孙海洋的寻子历程(孙海洋女儿出书)(1)

↑《回家》封面 图据孙海洋朋友圈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语琤 杜玉全 实习生 李迎

编辑 ▏余冬梅 郭庄

2021年12月6日,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紧紧抱住了儿子。孙卓回家了。

14年又57天。这是一个少年的回家之路,一个父亲的漫漫寻亲路,一个家庭的久别重圆。

日前,由孙海洋口述、其女儿孙悦撰写的新书《回家:14年又57天》正式发行。该书记录下了一个父亲寻子前后的人生经历和一段艰辛而漫长的团圆路。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书已上架销售。截至发稿前,该书在某网络平台上已预售约8.8万册。9月22日,孙海洋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这本书的诞生历程。他表示,这部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寻子家庭所经历的种种辛酸,也向那些为他们伸出了援手的人们表达真诚的感激之情。他希望,这本书能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打拐”,还有那些尚未找到孩子的家庭。

曾经失去孩子的痛苦,似乎并没有在找到孙卓的那一刻烟消云散。那些伤口和疤痕,还需要这个家庭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消化。今年春节前夕,红星新闻记者探访了准备迎接第一个团圆年的孙海洋一家。“我要把孙卓的心接回来。”那时,孙海洋这样对记者说。

父亲口述女儿撰写

追忆14年寻亲路

2007年10月9日傍晚,有人趁孙海洋夫妻俩不备,拐走了在自家店门口玩耍的孙卓。孙卓失踪后,寻找孩子成了孙海洋的主业。他将自家包子铺的店面改成“寻儿子店”,发起“寻子联盟”,与公益组织、警方、媒体合作,走遍大街小巷,在寻找自己儿子的同时,也帮不少父母找回了被拐走的孩子。

2014年,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亲爱的》上映。孙海洋作为该片主角原型之一,其寻子故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2021年12月6日,孙海洋终于与阔别14年的儿子孙卓在深圳重逢。他抱着孩子嚎啕大哭。

谈及写书的初衷,孙海洋告诉记者,孙卓失踪后不久,他就萌生了用写书的方式记录寻子经历的想法,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寻子家庭这个群体,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孙海洋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寻子路上的许多艰辛,他以前都未曾向大女儿孙悦和小儿子孙辉吐露。孙卓回家后,有不少出版社向其提出邀请,希望他能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他与孙悦商量后,决定由自己口述,孙悦来整理,书写他们的寻亲往事。孙悦也因此第一次得知了这14年间发生的不少故事。

“只要我在家,她就一直追着我问,有时听着听着就会哭起来,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很不容易。”孙海洋说。

书籍成稿后,父女两人心中还留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孙海洋发现,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这次忘了写进去。“比如爸爸的童年经历、成长过程、创业史等。”孙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抖音账号上发布的视频里,孙悦表示,自己也在几年前,就萌生了把这些故事写下来的想法。今年,她着手把这个计划付诸实践。“因为用的是第一人称,我必须想象自己是父亲,想象自己在广场上呐喊、在门缝中张望,在希望和绝望之间苦苦寻觅。”孙悦称,在听父亲讲述的过程中,她自己重新认识了父亲,也曾在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崩溃大哭。

这本书孙卓是否已读过?孙海洋告诉记者,自己对此并不确定。提起孙卓,孙海洋带着一如既往的谨慎和惜字如金。“我不会主动要他去看。也许他自己偷偷看了,但我不知道。”孙海洋说。孙海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孙卓在学校住宿,周末会回来家里。“现在家里一切都好,我们很幸福。”孙海洋说。

然而,曾经失去孩子的痛苦,并没有在找到孙卓的那一刻烟消云散。那些伤口和疤痕,需要这个家庭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消化。今年春节前夕,红星新闻记者探访了准备迎接第一个团圆年的孙海洋一家。“我要把孙卓的心接回来。”那时,孙海洋这样对记者说。

孙海洋的寻子历程(孙海洋女儿出书)(2)

↑孙海洋和女儿孙悦 图据孙海洋朋友圈

时隔14年

孙海洋一家过上团圆年

2022年的春节,孙海洋终于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心愿:带儿子孙卓回湖北监利老家过年。

孙卓被拐走的14年里,孙海洋一家人害怕过年。如今,他们期待新年的到来。小年过后的第三天,白雪覆盖了孙海洋老家门前的菜地。孙海洋登上梯子,把门框上的旧对联撕掉,贴上新的。母亲苏兆安在竹竿上套了一只红色塑料袋,帮孙海洋抚平春联的边角。妻子彭四英在一旁看着,以免春联贴歪。小儿子孙辉突然从楼上跑下来,扑进母亲怀里。彭四英抱起孙辉,母子二人欢笑着转圈。

孙家一楼门厅里放着的大圆桌周围摆着17把椅子。大年三十,这张桌子上摆满热腾腾的饭菜,包括孙卓在内的孙家四代人,在这里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1月28日,小年过后的第三天,湖北监利某派出所身份证办理处人像采集室门口排着长长的队,窗外飘着雪花。站在队伍里的孙悦摊开孙卓的手掌,端详他手指上的螺纹。“1螺穷,2螺富,3螺4螺卖豆腐,5螺6螺开当铺,7螺8螺把官做,9螺10螺享清福。1螺、2螺、3螺……你有6个螺!”孙悦笑着对孙卓说。孙卓配合着姐姐的动作,笑了笑,没有说话。

“螺”,就是螺旋状的指纹。录入指纹,是办理身份证的步骤之一。而对于孙悦来说,孙卓的指纹不仅关联着他的身份信息,也是拉近姐弟关系的契机。

2008年,10岁的孙悦独自从监利来到深圳,来到在那里做包子生意的父母身边。到深圳后不久,孙悦得知,弟弟丢了,家里的生活乱套了。她记得,孙卓充满活力,调皮捣蛋,力气挺大。她相信孙卓很快就会回来。

孙卓回来时,孙悦已满23岁。202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上学的她,收到父亲发来的信息,说孙卓找到了。那天,她和孙卓通了视频电话,电话一接通,孙悦就开始掉眼泪。她感叹:“一家人以后再也不用找弟弟了。”2022年1月19日,孙悦回到深圳与家人团聚。一进门,孙悦就和孙卓、孙辉紧紧拥抱在一起。2012年出生的孙辉是家里的三弟,即将满10岁,个头还不到孙悦的肩膀。

14年前,人贩子吴某龙拐走孙卓后,把他带到山东聊城阳谷县某村庄,给自己的亲戚家抚养。养父母为孙卓改名国某,把他的户籍落在黑龙江北安市,以此为他办理身份证。孙卓认亲后,原先的身份证被发现是“无效的、漏洞百出的”,随后被注销。孙海洋把户口本和车钥匙交给孙悦,让她带弟弟去办新的身份证。

拍照、扫描指纹、录入信息……排完队后,所有的流程都简便、顺利。孙卓和孙悦申请了加急业务。两周后,孙卓就收到一个新的身份证。孙卓对这个“新”的身份似乎还未完全适应。在家里,爸爸叫他“卓总”,妈妈和姐姐会叫他“卓卓”,弟弟孙辉喊他“哥哥”。但当有人叫“孙卓”时,往往要过一小会儿,他才会反应过来那是在叫自己。临近过年,每天都有亲朋好友来家里拜年。孙卓轻轻靠近姐姐身边,小声询问姐姐分别该如何称呼他们。

回到家,奶奶为孙子和孙女做好了饭菜。但孙卓吃得不多。来到南方后,他觉得许多菜都有些不合胃口。第二天中午,饭桌上出现了一个家用电烤盘。烤盘的另一端可以煮火锅。彭四英把奶奶在孙卓第一次回湖北认亲那天备下的肉、菜肴等翻出来,做烧烤和火锅。孙卓有些兴奋,指着一个盘子里的食材问孙悦,“你们管这个叫鸡尖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笑笑,说“阳谷那边就叫鸡翅”。

孙悦和彭四英都不太会用电烤盘。彭四英在烤盘上摆满肉,把菜油一股脑地淋在肉上,像炒菜一样地搅拌。孙卓爱吃的馒头被切成了稍大的块状。彭四英很快发现,那样不容易烤透。“妈妈第一次做烧烤,你包涵一下。”彭四英对孙卓说。

这顿烧烤,孙卓、孙悦和孙辉都吃了不少。

孙海洋的寻子历程(孙海洋女儿出书)(3)

↑今年春节,彭四英为孩子们做了一顿烧烤。

“找了14年的孩子,

怎能让他从我身边离开?”

1月27日,小年过后的第二天,晚上8点,坐在孙卓的房间里,孙海洋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为了寻找孙卓,孙海洋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找到孙卓后至今,这个号码尚未更换。这些电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网友打来向他求助的。孙海洋心里很想帮助他们,但有时候也无能为力,只能像许多网友一那样,在当事人的社交账号上留言鼓励。

孙海洋与妻子彭四英于1997结婚。大女儿孙悦出生于1998年,如今已从新加坡的知名大学毕业。她在个人抖音账号上表示,今后还打算攻读博士学位。小儿子孙辉出生于2012年,现在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孙悦带孙卓出去玩了,还没有回家。孙卓的床边散落着几张巧克力糖纸,那是孙辉留下的——他自如地在哥哥的房间里跑进跑出,有时会和哥哥一起睡觉。孙卓的书桌上放着书本、寒假作业、象棋盘,还有一瓶维生素,那是彭四英叮嘱他吃的。她还让孙卓吃辅助消化的乳酸菌。彭四英总觉得孙卓在阳谷的养父母对他不够好,又觉得亏欠他太多,希望能把那些缺失的都补上,包括营养。

认亲前,孙卓没有坐过高铁,很多东西都没见过,吃一顿肯德基也要坐很久的车。孙海洋觉得心疼,“这孩子,苦,很苦。”孙海洋接孙卓去深圳时,养父母让孙卓带了一大箱牛奶在路上喝。孙海洋觉得刺眼。“牛奶不好,我们家一般不喝的。”孙海洋摆着手对记者说。

2007年,湖北荆州市监利县何赵村的村民们听说,本村的孙海洋带着4岁的儿子孙卓去深圳读幼儿园,幼儿园才上了两天,孩子就被人贩子拐走了。从那以后,每当孙海洋在场时,村民们都变得小心谨慎。一旦有村民提起“小孩被拐”的话题,马上就有人做出“禁声”的手势。孙海洋理解,村民是在照顾他的感受,但这些足以让孙海洋心如刀割。每次驱车从深圳到监利,孙海洋一路上总在想,“我带孩子去深圳,是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但我怎么没有带着孩子回来?要是不过年就好了。为什么总是要过年呢?孩子没找到,我不敢回来。”那些年,孙海洋很少回监利。

2021年12月6日,在警方的协助下,孙海洋终于和失散14年的儿子孙卓相认。然而,带孙卓回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认亲那天,孙卓表示,将来打算继续和养父母一起生活,希望当天就能返回阳谷的学校,以免耽误课业。对此,孙海洋曾回应媒体称,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但心里很希望能把他留在身边。如今,孙海洋的态度更加明确,“我找了14年的孩子,怎能让他从我身边离开?”

孙海洋的寻子历程(孙海洋女儿出书)(4)

↑孙悦陪孙卓办理身份证

“我要把儿子的心接回来”

“你把人找回来了,他的心不回来也不行。”别人对孙海洋说,而孙海洋下定决心,“我要把孙卓的心找回来,要让他自己说出,愿意和爸爸走。”

孙海洋想,孙卓还是个孩子,要尊重他的心理,循序渐进。孙海洋知道,一些被拐的孩子,在养父母家生活了很多年,认亲后拒绝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他几乎是一瞬间,就判断出了带回孙卓的最好的方式。他告诉孙卓,不要那么急着回阳谷。爷爷奶奶找孙子找了很久,希望孙卓回一趟湖北老家,当面见见爷爷奶奶。见完爷爷奶奶,就会立刻送他回学校。孙卓表示理解和赞同。事后,每次提及这件事,孙海洋都夸孙卓“很懂事”。

从监利到阳谷,孙海洋车开得很慢,一路上都在和孙卓谈话。他没有提及,自己14年来找儿子找得多么辛苦,没有提及他的养父母作为“买方”犯了什么错,也没有直接说出,“孙卓,你不要回阳谷了,你就留在这里吧。” 孙海洋想,就算强势地“说服”了孙卓,过一段时间,他有可能会改变想法,又会想要回阳谷。他觉得,为了孩子,不能仇恨孙卓的养父母。“孩子也会想明白的。看在他的份上,我可以什么都不提。”

在路上,孙卓告诉孙海洋,急着回学校,是因为不想落下功课。阳谷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去。于是孙海洋问孙卓,“读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孙海洋对孙卓说,比起读书,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不会做人、做事,就算考上哈佛大学也没用。“你别看我只是个小学生,我教给你的东西,将来你走上社会,是很有用的。”

孙海洋告诉孙卓,如果他愿意和自己一起回深圳,以后过年、放假,都可以带孙卓去阳谷看望阳谷的老师、小伙伴和姐姐。他要让孙卓感受到,父亲是“讲道理”的。

在阳谷的学校门口,孙海洋试探地问,孙卓,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孙卓回答道,“(我在想)如果去深圳,我可以有学上吗?”

听到这句话,孙海洋对把孙卓带回深圳充满了信心。“我和我儿子已经说好了。他只是担心上学问题。把上学问题解决了,他心里就踏实了。”回深圳后,孙海洋马上为孙卓联系学校,为他安排好转学事宜。2021年12月23日,孙海洋从阳谷把孙卓接回深圳。

孙海洋注意到,面对突如其来的命运转变,孙卓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他明白,对孙卓来说,这个家庭的所有人都是“陌生人”,学校、老师、同学都是新的,都需要去面对。到深圳后,孙海洋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带孙卓去海边住了两天,让他放松心情,更好地接受这个城市、学校和家庭。在海边,孙卓散步、吹海风,还骑上摩托艇,转了两圈。“胆子大得很,”孙海洋回忆道。

在深圳的学校接孙卓时,孙海洋多次问孙卓的老师,孩子在这里开不开心?是否能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孙海洋才放心下来。“我们首先考虑孩子开不开心。他不开心,我们什么都是白做的。落下的课程都可以补回来,不开心我们就没办法了。他不开心,我就要把他送回阳谷了。”

孩子被人贩子拐走的家长们拒绝把收养拐卖儿童的家庭称为“养父母”,而是称为“买主”。他们认为买卖应当同罪,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今,孙海洋说出“养父母”三个字,依然艰难。孙海洋觉得,虽然没打没骂,但有很多东西,孙卓的“养父母”没有教给他。一开始,孙卓不会主动做家务,也不会主动喊人。孙海洋要求孩子们,见到亲朋好友一定要打招呼,一定要喊出对方的称呼或名字,不能只是简单地微笑一下、招招手。“他们把孙卓买去,把他的户口上到离深圳3800公里的北安市,导致他9岁才上学。他失去的东西,让他慢慢想明白。这是谁造成的?”

说到这里,孙海洋突然猛地回头看向窗外。窗外有一个阳台,与隔壁的房间连通,挂着写有“新年大吉”的红灯笼。孙卓和孙悦已经回家了。他从另一个屋子走来,站在阳台上,从窗外看着爸爸。

“这是我们的孙卓。”孙海洋转过头,笑着对记者说。

小年过后的第三天,白雪覆盖了孙海洋家门前的菜地。孙海洋登上梯子,把门框上的旧对联撕掉,贴上新的。孙海洋的母亲苏兆安起得很早。她默默地扫走门前的积水,默默地收走茶几上的一次性塑料杯、瓜子壳,默默地为家人们准备好饭菜。有客人来,她就招呼客人上二楼坐。此刻,她在一根杆子上套了一只红色塑料袋,帮孙海洋抚平春联的边角。

彭四英在一旁看着丈夫贴春联。孙辉突然从楼上跑下来,扑进母亲怀里。彭四英抱起孙辉,母子二人欢笑着转圈。

曾经,对于这一家人来说,万家团圆的春节是孤独的、难熬的日子。这一次,他们不再害怕过年,为准备过年忙碌着,脸上笑容轻松。因为,他们苦苦寻找14年的大儿子孙卓回来了,就在屋里2楼的房间里安静地睡着,就在他们身边。

▬▬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孙海洋的寻子历程(孙海洋女儿出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