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腊月底农村就热闹起来,外出打工的也回来了,该出嫁的,娶媳妇的,都凑到这时候,省时,省事,省钱。

沂南定亲有什么风俗(农村新郎要过的三道关)(1)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八里改规矩,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新郎接亲头几天是要先敬祖先,响器班子吹奏,锣鼓喧天,新郎就开始演习怎样磕头,怎样见礼。去祖宗庙前磕头祭拜,去长辈家里发帖宴请,老亲少眷都请到家里,好酒好菜招待。

浩浩荡荡来到到新娘家里,管事领着新郎客屋落座,和响器班子一起。桌上有点心,酒菜,新郎跟前酒盅和筷子都是双的,中间有人让酒,新郎要趁人家不注意偷走一个酒盅,新娘家里拿钱换回。不偷,那叫一个傻,不懂事,不懂规矩,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风俗。

新娘打扮一新,穿戴整齐,坐到堂屋门前的太师椅上,脚上踩着花糕,寓示着步步登高。新郎跟着管事,踩着鼓点,来请新娘。

管事胳膊上搭着个毛毯。一请,鸣炮奏乐,新郎鞠躬,新娘不动;二请,鸣炮奏乐,新郎鞠躬,新娘不动;三请,就得铺上毛毯,新郎磕头去请。

这个规矩是新娘必须要坚持的,以后两口子吵架啊是有理有据的,想当年你是吹响磕头八抬大轿把我娶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欺负的。

在家人的起哄下,娘家哥哥弟弟们们才抬着太师椅把新娘送上车,中间脚是不能着地的,那双鞋,仅穿一次,到婆家就要换掉,说是怕踩黄病了新郎。

新娘无论怎样高兴还是要拿个手绢哭上一场,与爹娘告别,与兄妹告别,与生养自己的地方告别,与过去告别。

沂南定亲有什么风俗(农村新郎要过的三道关)(2)

新娘的陪嫁先走,抬嫁妆的青壮年跟着车,桌子柜子,橱子,一应俱全,衣服,被子,鞋子,花花绿绿好不新鲜。新郎家的大院内早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品评着陪送的多少,好坏,查看着机织的布匹,手做的布鞋,揣摩着新娘的手艺,有称赞的,有鄙夷的,陪嫁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新娘巩固自己在婆家的位置。

婚礼是村里有名望的人来主持,板板正正的,手里拿着张写了字的红纸,咯着亮嗓宣布婚礼开始,鸣炮奏乐。

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站立,向伟大领袖致敬,向列祖列宗致敬,向父母高堂致敬,向祝贺来宾致敬,然后闹喜开始。话音未落,有妇女向看热闹的人群撒喜糖,花生,红枣,烙的小火烧,人们说笑着哄抢,沾沾喜气。

结婚三天无大小啊,那个挤啊,推啊,喊啊,小孩子和小伙子是最兴奋的了,小孩子忙着捡拾抛过来的花生糖果,小伙子就趁机占点便宜。爱惜新娘的婆家人会掩护着送新娘进洞房,苛刻一点的就会借势给点规矩。

沂南定亲有什么风俗(农村新郎要过的三道关)(3)

过年回门是新郎最害怕的事情。据说鲁西南鄄城县卞庄附近有一小片村落沿袭着这样一个规矩,叫打新郎。

第一个回门宴娘家人是很隆重的,会专门请来德高望重的长辈和三五成群的陪酒,叫姐夫的,叫姑父的,随便玩笑。不真不假,捏一下,打一下,想吃都吃不成;长辈们正襟危坐,严肃认真,挑剔的眼光看新郎的礼数。同辈和晚辈就可以肆意打闹,谁家打的狠,谁家排场,谁以后到婆家就很少受气!怎么着,娘家有人,不是你随便欺负的!

这个应该是二三十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移风易俗,恐怕是没有这样的规矩了。虽然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但老人们为了嫁出去的闺女少受气还是想了许多方法的,陋俗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沂南定亲有什么风俗(农村新郎要过的三道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