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信息、维护秩序、进行流调……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有很多的“朝阳群众”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请听今天的《体育人在抗疫第一线》跆拳道教练赵琳的故事:

赵琳,朝阳区体校跆拳道教练。这次疫情的发生,对她来说有些特别。丈夫和孩子都在体校内封闭,防控不停训,而她选择到社区当一名志愿者,为朝阳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出把力。赵琳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作为社区志愿者支援街道:

“每次疫情我都有支援社区街道。这次的工作和之前不一样,之前一直是核酸检测维持秩序这一块,这一次是进社区,做流调检查,就是打电话,然后把信息再输入电脑中。”

体育战疫晚报时间(体育人在抗疫第一线)(1)

打电话看似简单,但赵琳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才明白其中的困难。每天,赵琳9:30到社区,下午5:00结束,中间的时间只要大数据一过来,就要打一波电话,平均每天要打90个。数量是一方面,和每个人在短时间内有效沟通完成流调,是赵琳面对的新的挑战:

“有的配合,有的不配合,有的会说‘我就不告诉你’,或者不回答我的问题。挂了电话我心里也很生气,但还会选择继续沟通。”

和形形色色的人沟通,对于赵琳来说并不是非常擅长的方面。于是,她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在队里的丈夫沟通。防疫人员也需要“精神支柱”。有时,一通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和他通话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就是不回答我这个问题?和他聊了聊后我也觉得,可能还得再继续去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我们需要本着相互体谅,共渡难关,最后就都能解决问题。”赵琳说。

体育战疫晚报时间(体育人在抗疫第一线)(2)

为了疫情防控的工作,夫妻俩还达成了一个共识:

“我俩也说过,面对防疫这个事,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克服,家里的困难都是小事,没有解决不了的。”赵琳说。

作为体校教练,带队集训、比赛,常常把队员和成绩放在了第一位,把天秤倾斜到事业这一边,而现在,赵琳把体育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带到了防疫一线,只要国家需要,她便义不容辞,并且一定做好:

“硬着头皮我也得做好,虽然我心里可能有万般的纠结害怕,怕做不好,可是整个的表现出来,我一定得做好。”赵琳说。

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她得到了新的启发:

“很荣幸,因为我在体校是教练员工作,很难接触到这种工作,我们直接接触的是学生,工作关系不是那么复杂,不会接触各类各样的人,这次工作还是对我有很大启发。我也会和孩子们讲一些我在工作中的趣事,告诉他们,长大以后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沟通和帮助他人。”赵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