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正在两岸火热征集作品中,本届大赛继续邀得台北电影节总监李亚梅担任评审,并通过视讯为两岸青年影人开设了“We爱台北连线”。结合国际业界与学界的最新趋势,李亚梅在交流中带来了令很多青年影人振奋的消息:短片的发展渐入佳境,这是青年的机遇,也是We爱的机遇,希望两岸合拍片能够持续增多。她更寄语We爱,立足两岸,放眼全球,打造青年短片最有影响力平台。

短片力量不容忽视:

“看到你与众不同的能力”

青春vlog短片(We爱做青年短片No.1)(1)

李亚梅是We爱大赛的老朋友。今年是她第四次担任大赛评审。第二届We爱大赛期间,她还曾在百忙中亲临上海,为大家授课。李亚梅说,对于We爱的支持,也源于其贴近青年发展的脚步。近年来,不仅是台北电影节,世界很多知名影展上,短片已经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走向前台。同时,因为制作成本低、短小精悍,短片更加适合于毫无经验的年轻影人,甚至有望成为影视人才最佳的首发地和跳板。

“我这几年跟台湾电影创作者接触发现,短片成为进军长片敲门砖的机率变得非常非常高。”不要小看这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由此可以展示一个制作者与众不同的能力,包括拍故事的能力,独特的视觉风格,对影片专业掌控的能力,甚至是对团队管理和流程把控的能力。因此,李亚梅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短片思维。

李亚梅还告诉记者,近年来台湾地区对于短片人才的发掘也日趋重视。以台北电影节为例,就有专门聚焦短片的奖项,并以鼓励年轻创作人才为目标。因此,台湾年轻人在短片领域的活跃度也越来越高。未来,希望能将两岸青年所长融合,推动大家更多互动、更多合作。

关注两岸青年成长:

“你要有参加影展的概念”

如何制作一部成功的短片?李亚梅简单归纳了三点:讲好故事,控制时长,以及“要多参加对的影展”。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速食时代,每天都在诞生新的网红,看上去短片似乎人人可拍,但李亚梅认为,专业影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作为一个有志做导演的年轻人,要沉得住气,保持善于发现美的敏锐。同时,不要贪图容易而只拍三五分钟的手机短片,根据目前国际影展的通行规则,一部短片的最佳时长在15至30分钟为宜。

李亚梅还特别指出,对于青年影人来说,要让自己的片子实现更好的价值,就必须有一个参加影展的概念。“除了在制作上完整度高,有个人风格之外,影片拍完去到哪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划。”面对现场两岸青年期盼的眼神,李亚梅坚定地鼓励大家,要胸怀大志,最好是去重要的影展,或者适合你的影展,“只要走进去,对你就是最大的学习。”

实际上,李亚梅所提倡的,也是We爱正在做的。帮大家选对影展,带大家走出去。就在今年,We爱大赛将带领参赛作品,参加包括台北电影节在内的多个知名影展,让世界看见We爱。

青春vlog短片(We爱做青年短片No.1)(2)

交流仍是大势所趋:

“如同We爱推动

两岸青年互动”

近两年来的新冠疫情,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深刻的变化,影视亦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但李亚梅认为,疫情的影响终究是不会长久的。从影视创作题材来看,短期内固然会有一些围绕疫情的作品涌现,如针对居家隔离发生的故事,但这样的话题毕竟有局限性,不会长久的。

另一方面,疫情对大家交流的阻碍也只能是一时的。去年以来,视讯和线上互动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新趋势。We爱大赛也依托网络不断推陈出新,从大赛之外增加两岸青年线上交流,到今年已经举办的“We爱上海连线”、“We爱台北连线”,两岸业界的专业探讨更加深入,两岸青年的心也更近了。未来,这样的交流不仅会持续进行下去,相信交流的时间也将更长,交流的形式也将更为丰富和多元。由此必将带来的是共同的进步。

寄语We爱:

立足两岸放眼全球

亲眼见证也亲身推动了We爱的成长,李亚梅对于We爱的发展充满信心。她说,最为期待的还是能有更多两岸合拍短片的涌现。在过去几届的We爱大赛中,亲眼见到不少两岸年轻人的合作,有愉快互动,也有冲突,从而碰撞出很多火花,也涌现出很多感动她的作品,这都是可喜的现象。

展望未来,李亚梅对于We爱大赛更是信心十足,期待满满。她特别提到,作为目前两岸,甚至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专注于短片的平台,We爱不仅可以做联系两岸青年的桥梁,亦可将视线拓展到东南亚地区,甚至是整个华人圈和青创人才都纳入。随着疫情的结束,可以尝试继续举办展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影响力的扩大也有赖于时间,所以一定要坚持办下去,为短片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青春vlog短片(We爱做青年短片No.1)(3)

台北电影节总监 李亚梅简介

美国南加大电影批评与理论研究所硕士,曾任台北金马影展副秘书长、谷得电影有限公司负责人,台北艺术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台湾艺术大学、政治大学等校电影相关科系兼任讲师。

电影营销代表作:《刺青》(2007)、《最遥远的距离》(2007)《海角七号》(2008)、《台北星期天》(2010)、《命运化妆师》(2011)、《甜蜜杀机》(2014)等。

监制/策划代表作:《宝米恰恰》(2010)、《昨日的记忆》(2012)、《接线员》(2017)、《谜丝》(201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