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好坏是否真的是由评分和观众的影片决定呢?这个我也不好说,不过也有一定的因素吧,起码是代表了广大观众网友的观点和心声。

接下来我想要讲的是一位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韩信明知会不死为什么还要帮刘邦(无论韩信是否忠于刘邦)(1)

因为今天看了一部2012年11月上映的电影《王的盛宴》,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5.3分,评分比较低,说明不被观众看好,评论也大多数是吐槽的声音。原因是为什么呢?这部片子的故事剪辑太凌乱了一点,而且是采用零碎的记忆回忆整个故事,把这种不能很好衔接的零碎的画面呈现给观众,让很多观众都看不懂整部影片到底是在讲什么,所以评分低下,一大波差评。但在我看来,这部影片还是有它一定的历史韵味,在整部片的片段剪辑排序表达中可能方式过于新颖,让一些不懂历史的人根本入戏不了。

韩信明知会不死为什么还要帮刘邦(无论韩信是否忠于刘邦)(2)

《王的盛宴》主要是讲述了项羽,刘邦,吕后,韩信,张良和萧何这些秦末汉初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但也没有能完整地描画这些历史画面出来,仅仅是讲了因鸿门宴起之后一些细节事件,这些都是为了后面杀韩信而铺垫的,从一开始的倒叙到插叙,差不多中间又开始有点按顺叙的写法,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秦王宫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追求欲望的大门。”历史上各个开国君主杀死开国功臣的事也不少,刘邦杀死韩信也是符合王权经营法则。

本片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张良告诫史官们历史一定要按真实的事件写给后人看时说到:当年鸿门宴项羽知道他手下的很多将士都想杀死刘邦除后患,所以叫了韩信暗中保护刘邦。韩信后来也是助了刘邦当了王,刘邦也拜韩信为大将军,可韩信也许会想不到自己最后竟然成了刘邦和吕后眼中的老虎,刘邦怕鸿门宴会再出现,影片中他说他的一生都是鸿门宴,所以为了避免放虎归山吕后伙同萧何用计杀死了韩信于长乐宫。当年也是萧何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如今也是死在吕后和萧何手中,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

韩信明知会不死为什么还要帮刘邦(无论韩信是否忠于刘邦)(3)

韩信乃是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楚汉之时人们称其“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是韩信祠的一副对联,也是对韩信一生最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