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分享给大家,如有侵权,请私信小编删除。

蒙氏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大致可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

其中,感官教育包括五种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这五种感觉对孩子的生活和智能发展相当重要,因为感觉系统是大脑与外界环境联络的唯一桥梁,是孩子和环境中人事物接触的开始。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1)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在她的著作中提到:感官是我们与环境接触的点,心智则可以藉由感官所吸取的经验而变得非常熟练。

感觉系统也是学习和累积智慧的开端:一位听觉敏锐的孩子,会因为这项感官上的优势本能而对音乐特别感兴趣,甚至有所发挥。

反之,一位听觉不敏锐的孩子,再加上生活中缺乏听觉刺激,便不可能对音乐有兴趣而有所表现了。

6岁之前是孩子脑部发育最快速的时期,感官敏感期主要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

了解孩子每个阶段感官发展的特点并提供适当的机会,可以提升孩子感觉系统的敏锐度,帮助孩子正确吸收环境的讯息,进而建构完整的人格。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2)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0-3岁感官教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接触各项事物来累积智力”的感官探索过程。

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该给予的感官学习应该是孤立的、单纯的。

比如,我们要孩子学习通过视觉辨别颜色,就应该运用质料、尺寸、外观、形状皆一样,唯独颜色不一样的物品;

而这些不一样的颜色,最好有强烈的对比属性,如红色和黄色,这样才能突显单一的特性,也能避免孩子在累积感官经验时,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等孩子能分辨对比强烈的颜色后,再逐渐缩小对比差异性,学习过程会更加清晰、顺利。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有几种提升孩子感官敏锐度的方法,包括配对、分类和序列:

配对

在对比的条件中,寻找相同的配成一对。比如,准备一组嵌板拼图(各种几何形状),透过一对一对应的视觉辨识,让孩子寻找相同的几何形状做配对。经由这样的活动,孩子学会分辨事物的异同。

分类

依据物体的属性,将相似的聚集成一组,或者做分门别类的判断。

比如,提供孩子一盒积木,让孩子根据积木的颜色做分类,将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或是以积木的形状做分类,将同样是立方体的积木归纳为同一类。

这是协助孩子以感官来增进观察力的方法,为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序列

依据某种属性的等级排列,也就是在一些相似的物体当中,根据物体的特性依序排列。

如蒙氏感官教具“红棒”,即是颜色一样,但长度以相同差递减的木棒,孩子须把这些木棒从最长的一根,依序排列至最短的一根。

经由这样的活动,孩子学会用视觉来分辨木棒之间的长短差异。

上述的三种教学方式,就是蒙氏教育中的“实物教学”。

虽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太会说话,但是经由已发展的感觉系统和内在强大的记忆体,他们会把这些经验记忆在脑内,这种记忆称为“吸收性心智”。

因为0~3岁的孩子会记住感觉,能把经验直接吸收到自己的心智中,只要成人不断的提供感官刺激,当孩子的发声器官成熟了,他们就会把这些经验转换成语言,经由口说、提问而深植在孩子的知识系统里。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3)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3-6岁感官教育

这时期的孩子心智已经开始成熟,他们需要更精致、更高层次的感官教育,包括提供书写、数学和社会行为等更精深的学习。

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停留在单一的触碰物体、浅尝味道或是辨别颜色的话,是无法培养生活适应能力,进而累积智慧。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将感官教具比喻为“提供探索世界的一把钥匙”,使孩子能看得到更多、更仔细、更明白。

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累积实际生活经验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能以视觉辨识红棒的长短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将数棒做为测量工具。

或是当孩子能为各种不同物体做分类时,我们就可以协助孩子将分类的经验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推想和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官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联性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4)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日常生活教育

孩子透过操作日常生活区的各项工作,能掌握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和协调动作之后,就可以适时的引导感官教育中的各种概念,如大小、长短、高低、粗细、冷热和轻重等。

语文教育

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可以适时的以“语言”教导孩子,这种方式不仅自然,而且是真实、具体的。

例如,在介绍水果时,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的名称:“这是香蕉”“这是橙子”“这是梨子”,而不是只告诉孩子“这是水果”而已。

透过视觉、嗅觉、触觉,孩子对水果的名称、形状和味道皆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为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育

感官教育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预备教育。

孩子透过感官教具中的“配对”练习,学习辨别物体的“相同性”;

分类是学习辨别物体在质方面的“相似性”;

序列则是学习辨别物体在量方面的“等级性”。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称“一对一对应”是建构数概念的基础,因为“一对一对应”是衡量两组集合是否“等量”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文化教育领域包括:动物、植物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天文、地质教育等。

孩子在成长过程,感官所接触到和接收到的刺激和讯息,即包括了“文化教育”的内容。

而这些文化教育充满在我们的环境中,只要我们张开眼睛观看、侧耳倾听、伸手一摸、开口品尝食物、用鼻子闻一闻气味,文化教育的因子皆潜藏在此。

由此可知,孩子是透过感官学习,进而对文化教育产生认识和提升。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5)

图片来源:童心童语托育中心

关于童心童语

童心童语,优质托育服务的践行者,专业国际师资的培养者,科学家庭养育的倡导者!

童心童语是由国内外众多婴幼教人倾力打造的托育中心,致力于为婴幼儿打造一个适宜发展的专业环境,支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家长提供定期讲座,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同时,这里也是教学示范和教师实习基地,其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社区日托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教学示范和教师培养。我们倾心打造了多层次的、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而且特别强调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童心童语 2016 年 9 月成立至今,在北京共有4家实体园所,类型涵盖社区托育、企业托育、商业体托育、幼儿园托幼一体等模式。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6)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是由婴幼教人倾力打造的蒙氏示范日托,是AMS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师认证培训中心的示范日托,是AMS会员学校。 童心童语示范日托采用蒙氏教学,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天性与原始力,环境整洁、安全、友善、包容,不论哪一种班型都颇具美感、设计感和秩序感。幼儿在教师准备好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工作,自由进行探索,自发主动学习。

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原则(蒙台梭利0-6岁儿童感官教育特点)(7)

童心童语对儿童培养的目标是修内展外,修内:培养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拥有良好的认知水平,同时更拥有乐观、独立、自信、好学、坚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可贵的非智力素质;展外: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中有益一员,习得礼貌、同理心、合作和行为规范,让儿童快乐的融入社会,成为一名正能量的社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