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个人释义

贤能之士领会到道的真理后,勤奋地运用到现实之中;一般人领会到道的规律后,有时牢记在心,有时忘得一干二净;普通人听到道的理论后,放声大笑。如果不放声大笑,那就不能够修道了。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清楚明确了大道好像昏昧糊涂,在大道上有所行进发展好像倒退,平易的大道好像乖戾反常。至德就像山谷那样;宽广包容的德好像不够充足;刚健的德好像苟且迎合;朴素的本性好像多变无常。完全洁白纯粹的好像存在污垢;四方无限而没有角落和边界;巨大的原材料需要很长时间的加工才能成为器物;浩大的声音没有声响;无限的形状没有形状;道隐藏在光尘之中而不可名状。只有道,施与万物又成就了万物。


个人理解

道德经第36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1)


结语

上士行道以勤;中士存道亡道;下士笑道为道。欲明反昧,欲进反退,欲平道而反入歧途。常德常足,矢志不渝。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方隅无限则无方隅,器成有时。希声无形,隐于无名,善贷万物而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