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全篇阅读(高举红旗前进读红岩)(1)

文/马家骏

合上了《红岩》,脑海里浮现着那些在黎明前,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同敌人进行搏斗的英雄形象。——我正对着殷红的封面沉思,蓦地发觉书上、墨盒上、茶杯里映满了窗外枫叶的金光。啊,又是金黄的秋天了。日历告诉我:今天已是九月三十日。院子里,孩子们拿着小红旗在排练游行,笑声震得丰硕的玉米和累累的葡萄的枝叶特沙沙作响。不知怎么的,“渣滓洞”的梆子声,烈士们唇角的鲜血和青锋般的目光,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我的脑海里联结了起来。耳边又响起了那壮烈的声音:

“破坏一个旧中国,又建设一个新中国……”江姐荡漾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强大的祖国,强大的党;我们的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将来应该作出更多的贡献啊。”

是的!是伟大而壮丽的事业。然而,朋友,你记得吗?徐云峰是怎样一指甲一指甲地在地牢里开凿通道?华子良以怎样的毅力装了十五年疯?刘思扬又怎样打退利诱威胁,战胜了“化成美女的毒蛇”?

你记得吗?女牢里的同志怎样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她们把沸腾的热血、欢乐的激情和坚贞的爱,全缝在五星红旗上。正是那面残留弹孔、染透血迹的红旗,引导着人们走向黎明。

你记得吗?那些豺狼、毒蛇、猩猩、狗熊,是如何张牙舞爪、诡计多端、残暴野蛮;他们在垂死之前,还要犯下滔天罪行……

以革命的名义,记住这一切!新中国,这是千万先烈鲜血凝结的花团,是战斗之声谱成的英雄凯歌。为了争取我们今天的幸福,血染红岩的英雄们,在野兽面前,没有丝毫怯懦,他们充满远大的理想,向黑暗作坚决的斗争。啊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看吧:

“齐晓轩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倔立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他决心让自己的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

“‘扫射吧!’他把双手叉在腰间,一动不动地分开双脚,稳稳地踏住岩石。‘子弹征服不了共产党人’……”

英雄们在胜利的前夕,就这样用鲜血,染红了大地。

现在,我们又一年一度地庆祝伟大的国庆节了,在这欢腾的节日里,缅怀那些为今天的胜利而牺牲了的先烈们,我们又深深地回味起《红岩》里一个人的入党申请书:“我多么羡慕生活在毛泽东光辉照耀下的青年,和那些永远比我年轻的、未来的青年!如果我能够冲出地狱,即使牺牲在跨出地狱的门槛上,我也要珍惜地利用看见光明的一瞬,告诉年轻朋友,不要放下你的武器,全世界的反动派尚未消灭干净啊!”窗外,孩子们的笑声更热闹了,小红旗举得更高了……

(刊于1963年10月2日《西安晚报》)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