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1)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2)

钱永生,男,汉族,1964年1月生,1985年12月入党,1981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志冲船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3)

距离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全面打响已经整整过去了41个年头。当年,奔赴战场时20岁出头的我转眼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战争已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如同这张日渐模糊的老照片,但老兵荣光永不泯灭,老山精神永放光辉。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4)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5)

战后摩擦不断,紧急临训疾驰南下

1979年,我军取得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之后,越军仍旧不知悔改,趁我军回撤之际,在两国边境不断挑衅、制造摩擦,甚至公然越过边境线侵入我国领土埋雷、布陷、挖工事,非法占领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多处中国领地,而且越军(包括正规部队、游击部队和民兵组织等)不断向我国境内学校、村庄、交通枢纽、通信基站等处发射炮弹,致使我边境居民死伤众多,百姓流离失所,几万亩肥沃土地无人耕种,几十所学校被迫停课,严重危害了我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因此,我军决定在短暂休整之后再次挥师,1984年至1991年间,我军在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地区修筑工事,建立防御阵地,以此为前沿阻击敌军,昆明、南京、济南、兰州、北京、成都、云南等军区先后派出部队轮换驻防,捍卫国家领土,保护人民安全。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6)

1984年初,我所在的济南野战军某部特务连接到上级命令,赴河南平顶山临训3个月,准备南下驻防。我连夜火速到达平顶山,立即开展实战临训。我连共有105人,编有:侦察、警卫、工兵三个排,我作为工兵排的一名战士,任务是布雷、排雷和爆破,训练使用的雷管、导爆索、炸药都是“真家伙”,我们全连都绷紧“真打实战”的神经,不敢有丝毫马虎。为了学地形,找坐标,练胆量,我们经常会被蒙上眼睛放在山中的随意一个位置,带着干粮和水,不眠不休几天几夜翻山越岭走回营地。

驻防马家湾379天,昼出夜伏枕戈待旦

1984年5月,开拔的前一夜,营地里格外安静,大家心情都很复杂,有的趴在铺上写日记,有的将手枪擦得锃亮,有的发呆看着天花板,想到明天就要南下了,心头都不由一紧,互相鼓励、互道保重。半睡半醒地熬到了第二天清晨,我们登上了黑不溜秋的闷罐列车,在列车“咣当咣当”声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们乘坐南下的专列经过三天三夜的疾驰,并辗转坐车来到驻防地(云南省文山县麻栗坡马家湾)时已是傍晚,天还下着大雨,战士们抹黑在泥泞的小路上走了8个小时才进了村。

为了不打扰老乡休息,连队就在院子里睡了一夜。简单休整后,连队被编入到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我们开始上山熟悉地形,执行侦察任务。为了应对越军夜间侵扰,傍晚时,工兵排要在中越边境附近布雷,又怕对群众造成误伤,第二天一早再去排雷。埋好的雷自己要清清楚楚记住位置,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连里的一个湖北兵,头一天晚上埋的雷,早上去怎么都找不到位置,最后还是误踩了自己的雷,双腿被炸断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7)

越南兵小动作不断,连队经常接到伏击命令,我们通常以班为单位在不同位置设伏。山林里总是湿哒哒、雾蒙蒙的,我们会连夜布置好一片雷区,再将自己隐蔽在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经常一趴就是十个昼夜。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出任务,从设伏完毕到天亮,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战士们的衣裳,水汽上升,身上又潮又粘,有时数夜都不能合眼。战士们忍着身体的困乏,实在酸痛难受就小幅度蹭两下,犯困了就嚼辣椒、相互踢脚,饿了就吃两口压缩饼干,经常会有蛇、鼠从身边经过,蚂蚁和蚊子更是向我们频繁发起“攻势”。由于长时间在潮湿环境下埋伏,很多战友和我一样两条腿都落下了风湿病,每逢阴天下雨就会疼痛难忍。

侦察遭遇伏击,连长壮烈牺牲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8)

是战争就难免有牺牲,我永远忘不了连长牺牲的那一天。1984年10月27日清晨,连长王友文带领一排长孙飞龙、一排二班副班长杨宏斌、二排四班班长龚占喜、机枪手彭启新、通信员周宪尧、卫生员赵殿杰和其他连队的几名战士,总共24人执行侦察巡逻任务。连长带领分队从驻地马家湾出发,沿着亚热带的原始丛林行进。大约上午9点,分队到达康家塘旧址约500米处的高地,顺坡而下时发现了些许脚印,越军制式军鞋底上的麻方形纹印在泥草地上清晰可见。连长王友文立即做出反应,根据敌情将分队重新编为侦察障碍排除组、战斗火力组、保障指挥组和后勤观察组,空气中顿时弥散着紧张的气氛,战士们高度警惕,慢速行进。

当分队进入到一条山涧小道时,遭到了越军的伏击。越军埋伏在两侧山坡上,当看到军官着装的连长王友文踏入雷区时,便引爆了事先布好的定向地雷,随后枪声四起,敌人对分队发起了猛烈攻击。连长王友文下半身被完全炸碎,内脏也全部被抛出,当场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卫生员赵殿杰,巨大的冲击波把赵殿杰的双眼炸飞,胸部、腿部多处被地雷爆炸后崩出的钢珠击中。通信员周宪尧,被冲击波掀翻在地,很快清醒过来,向敌军发起奋力反击,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头部,壮烈牺牲。无线电报务员钟吉平跳入小道旁狭长的山涧,隐藏在石壁后面,用硅两瓦电台将遭遇伏击的情况报告给马家湾部队指挥所,指挥所迅速派出一、二、三排所有指战员火速增援。侦察大队将敌情报告给磨山前线总指挥部,同时命令茨竹坝野战炮兵阵地进行牵制射击,并派出一个分队火速支援。当支援兵力到达战场时战斗已经结束,现场十分惨烈,通讯员周宪尧静静地躺在小道上,脑浆从头部的伤口处溢出;仰卧在草丛的卫生员赵殿杰,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双目凹陷,没有了眼球;连长王友文,大半个躯体都被炸碎了;在相距连长不足100米的地方,战士们发现了一排长孙飞龙,他已经牺牲了,嘴里还含着敌人血肉模糊的耳朵。

事后听战友们说,他是被弹片击伤昏迷后被俘,孙飞龙清醒后,面对敌人没有丝毫畏惧,徒手冲向敌人,咬掉了其中一人的耳朵,敌人残忍地向他胸部连开三枪。牺牲战友的尸体被抬回驻地,我们强忍悲痛,找来稻草填补上连长缺失的身体,为他们4人下葬立坟。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下子就没了,那几天,全连的战士们悲愤至极,都哭着喊着要去找敌人报仇。36年已经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连长从平顶山出发时腰杆笔直、意气风发的样子,但每每想到他牺牲时被鲜血侵染的残躯,我的心就一阵阵的疼,眼泪还是会忍不住地涌出来。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9)

历史的号角已经远去,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2009年,我们再次回到祖国西南边陲,我和战友们的第二故乡——麻栗坡天保镇马家湾村,深深感受到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城乡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乡们的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我和战友们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眼含热泪向牺牲的战友们敬礼。960多座墓碑在苍松翠柏间整齐排列,他们的青春长眠于这片土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换来了边疆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这段烽火岁月。青山不老,英雄永在!战争虽然残酷,但我们无所畏惧,敌人虽然凶狠,但我们不会退让一寸土地。如果再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拿起枪,冲向前方的战场,冲向祖国的边疆,因为那是我无悔的青春!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得不说的战例(四史学习教育)(10)

作者:崇明党建

编辑:陆海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