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文旅新地标·盐道遗珠⑨罗泉镇和国内唯一“盐神庙”(上)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7月2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8月3日,5大榜单投票通道正式上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推出“寻找成渝文旅地标”系列策划,一网打尽川渝两地的文化印记。对此,内江市资中县的读者说,作为著名的运盐古镇,罗泉镇的川盐文化浓郁深厚,建筑风格多样,镇上更有全国唯一的“盐神庙”,算得上是“文旅新地标”。
盐神庙,位于内江市资中县,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是罗泉古镇的曾经辉煌的重要标志。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罗泉,一座隐于深山中的百年老镇,曾经权重一方,管辖仁寿、威远、资中三地。沱江支流珠溪河,从镇边缓缓流过千百年时光。
《资中县志》载,罗泉镇成名于三国时代:诸葛亮南征时,发现这镇子商贾云集,但溪河不能饮用,他命人挖井取水,井的形状似箩筐,泉水奔涌,名之“罗泉井”。
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井已有盐井1515口。所产井盐于1925年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
随着制盐业的蓬勃发展,罗泉井镇商贾聚集,马嘶驼鸣,逐步成为了今资中、威远、仁寿、井研和资阳等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盐商们,更是离不开盐业生产基地---罗泉井这块宝地,将食盐用船、骡马等运至成都、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等地销售;广大盐业生产经营者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祈祷神灵保佑,共槎盐业生产、经营、技术,筹资修建了盐神庙。
来到罗泉,当然得去看看全国唯一的盐神庙。
盐神庙是国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位于五里街子来桥的东隅。子来桥建于明代,长50米,桥头立有龙头和貔貅,绿苔斑斑。
跨入庙门,那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严整古朴的建筑,透视着浓郁的沧桑味儿。从戏台下穿过进入院坝,先是一片令人压抑的暗色,进到院内豁然开朗。院坝正前方的台阶上是正殿,两侧有牌坊、戏台、耳楼、走廊等。
主脊正面,翘角密布,每个翘角都挂有响铃铛儿。曾多次来盐神庙采风的成都摄影师赵平说:这屋脊上的铃铛声让平时寂静的庙宇有了活力:一夜风吹,铃声悠扬,宛如一首悦耳动人的乐曲,传说中经常吸引各种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驻足倾听,整个庙顶也成了善兽益鸟的大乐园。
盐神古庙,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形态保存完好,这在整个西南地区都很罕见。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当地盐商们出资修建盐神祠,得皇帝认可后改名为“盐神庙”。这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盐神庙。“盐神”是谁?大名鼎鼎的管仲。
如今的盐神庙,只有74岁的胡道长一人看护。胡道长在他50岁时就离家拜师出道,定居罗泉盐神庙,青灯孤影中,一住就是20多年(未完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