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位来自福建南平潭城的武进士辑录了一部琴谱,首辅大学士叶向高为之作序。这名进士叫张大命,这部琴经为《太古正音》,这篇序言是《太古正音琴经序》。

叶向高的仕宦生涯及其详述(首辅叶向高的一篇佚文)(1)


张大命的琴经

张大命本名右衮,字我绣,又字宪翼,自幼轻财好施,图片放弃儒业,勤学骑射,荣登万历四十四年(1616)武进士。步入仕途后,历任江西坐营都司,因讨伐贼寇有功,升迁到南赣郴桂南韶汀邵等处。文人有书余,僧人有禅余,对于张大命来说就是“讲武之余”。“武余”的张大命弹琴赋诗,辑录《太古正音琴经》十四卷,《太古正音琴谱》四卷,还撰有兵书若干卷,堪称有儒将之风。

叶向高的仕宦生涯及其详述(首辅叶向高的一篇佚文)(2)

《太古正音琴经》,又名《阳春堂琴经》,保留古琴曲五十多种。其内容分为金、石、丝、竹四集。首为叶向高琴经首序、刘大任序、张大命自序。其中卷一至卷四为“金”集,包括琴学渊源、操缦指诀、字谱源流、博古名操。卷五至卷八为“石”集,包括历代名琴、古琴辨、斫法、琴社。卷九、卷十为“丝”集,包括大雅嗣音、琴隽。卷十一至卷十四为“竹”集,包括琴窗杂记、格古要论、煞风景、琅嬛记。最后是陈五昌琴经跋。其中历代名琴部分,以图文方式介绍。全书共收琴谱五十二曲,其中十二曲有歌词。


叶向高的序言

叶向高为张大命的《太古正音琴经》作序,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天。叶向高认为,古琴是“八音之首”,是“明堂清庙之陈”,“礼乐”可“久道成化”,琴声事关“世道人心”,可以“畅风气,泄太和,葆天真,塞淫欲”,是儒道诗书教化的“声教之所傍”。熏风南来,惠风和畅,孔子藉抚琴而与文王相通,陶渊明藉墙上所挂的无弦之琴而悟得与世无争、返朴归真之趣。

叶向高的仕宦生涯及其详述(首辅叶向高的一篇佚文)(3)

图片晋时嵇康《琴赋》中盛赞“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谓古琴“性洁净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古琴“非同凡器”,叶向高认为,琴的形制中也蕴涵着天地宇宙的道理,“天籁无声,制品之不辨则鱼目乱质也”,需如理如法制作。

叶向高觉得,孔夫子“自卫反鲁,而彼乐正”,所以他强调要“复元始之音,而还之太古”,以“杜谣淫之曲”。在叶向高笔下,“张生天资峻绝,八索九丘之和,匪所不猎,金匮玉版之藏,匪所不探”。当他看到张大命所辑录的这部琴经后,很是“沾沾喜”也,认为张大命所作与“吾心神会”。

叶向高评价张大命这部“公车之余”的琴经,“直溯琴学源流,上下千载”,“采遗韵,补几阙,叙失次,可谓勤矣”。可以说是“美善备者,难揄扬矣”。叶向高慨叹“张生有文武才,而精于音律”,是“名重三都”的人物,成为一代琴家。序言的落款,是“福唐叶向高撰”。

这篇序言,在叶向高诗文全集《苍霞草全集》以及叶向高自编年谱《蘧编》中,均不见收录、记载,应该是叶向高的一篇佚文。


圣人治世之音

古琴,以其深沉浑厚和古朴淡雅,寄寓了古代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成为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伴侣。蔡邕的《琴操》记载:“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汉《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禁止淫邪,以正人心。”

叶向高的仕宦生涯及其详述(首辅叶向高的一篇佚文)(4)

明代臞仙在《神奇秘谱》序中写道:“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

古人听琴有“恍若隔也”的记载。深沉低缓,沉静旷远的琴音,可引起人们的幽远之思和归真之想。古琴不是娱乐之器,而是如《琴操》所说,是用作“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琴非凡器”。“太音希声,古道难复”,北闽琴家张大命的《琴经》,福唐首辅叶向高的“序言”,谱写的不正是一段“仪凤之声”般的太古正音么……

图文:高山,白撞两(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由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