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书包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1)

骑上骏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与自己的伙伴儿(对手)进行赛马比赛,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在蓝天白云下,拉开大弓进行射箭比赛,或摔跤比赛,这又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儿呀!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的风采,品味一下这些美事儿吧。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2)

拔河

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是肃北蒙古人传统的体育节日,以前在部落会盟、敖包祭祀以及重大庆典活动时都要进行“男儿三技艺”(赛马、摔跤、射箭)的比赛。即使在20世纪动荡不安的40年代初,也没有中断过。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后,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得到了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3)政府的高度重视。“男儿三技艺”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与时俱进,有组织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4)

那达慕大会历史悠久,远在13世纪初,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奖惩等外,还举办规模较大的草原那达慕大会。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隆重的开幕仪式以后,精彩的体育竞技盛会就在草原上拉开大幕。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5)

摔跤

在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力量和美,尽情地抒发爱与追求,真正表现出了对勇敢与怯懦的诠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举办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是加强民族团结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蒙古族同胞相互沟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盛会。通过引导、鼓励,突出了“草原那达慕”作为富有肃北蒙古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继承和保护各种民间舞蹈、民族服饰、传统文化体育表演、风俗民情等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6)

大会上的男儿三技艺分别是:第一项技艺为“赛马”,骑手们身着蒙古袍,脚蹬马靴,头上扎着彩巾,腰间缠着艳丽的色带,英姿勃发,骑着心爱的骏马,排列在起点线上,随时准备奔跑;第二项技艺为“摔跤”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之一,也是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摔跤时,选手上身穿着牛皮制作的宽腰带紧身摔跤衣,下身穿宽大的摔跤裤和皮靴;第三项技艺为“射箭”,也是蒙古族地区广泛开展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射箭起源于古代部落人民的狩猎和战争。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7)

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是牧民群众心目中的盛会,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它不仅反映了肃北蒙古族浓郁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那达慕”大会表现了对祖先的怀念,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美”的欣赏与追求。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8)

赛骆驼

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该大会与其他地区蒙古族那达慕一脉相承,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因所居的环境和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逐渐形成了略区别与其他地区那达慕的自身特点。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9)

赛马

据小编了解,类似肃北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会的草原文化娱乐活动在甘肃兴起的比较早,但如今“草原那达慕”只有在肃北延续发展。表现了肃北蒙古族人的勇猛、强悍、进取、奋发的民族精神。该大会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间文化继承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是展示文化艺术、民族工艺的平台,也是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发展畜牧业的平台,是招商引资、文化交流、观光旅游的平台。

非遗传承人展播

《河西宝卷》(酒泉)之乔玉安

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10)

乔玉安,1944年生于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营尔村。《河西宝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962年开始学习念《河西宝卷》卷,是该地区第三代传人。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11)1987年,他担任红水片玉花堂堂主,主持念卷。同时,在念卷之余,抄卷15万字,收藏各类宝卷10本,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心尽力。尤其对《金凤卷》《牧牛卷》《黄氏女卷》等有很深的研究。近两年来,虽然身患骨癌,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竭尽全力,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及摄制团队进行抢救性记录工作,为《河西宝卷》的实践与传承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投稿邮箱:343254522@qq草原上的那达慕(草原上的那达慕)(12).com

投稿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