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标准在制品?

标准在制品的定义是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作业,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确保生产能够连续,不出现断流。放多少在制品,肯定是有一个最小限度的在制品。最小的限度的在制品,就是标准在制品。对于标准在制品很多精益课件当中很少有描述,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在实践当中,比如算出来标准在制品是30个,我们可能放40个,甚至更多的在制品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结果运行一段时间,发现生产的确是很顺畅,那就再减少几个,比如减少5个,还是顺利,那就再减少几个。直到有一天发现不能再减少了,这就是标准在制品。

配备标准在制品有哪些情形?慧工云首席工业专家Tonii老师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总结了三种不同的情形。

第一种情形就是在连续流或者u型线中,加工工序包括手工加工也包括自动设备,每一个工序的PT时间都小于节拍时间(TT)。

第二种情形就是加工设备的时间PT大于TT,人工加工时间肯定不能大于TT,如果大于但只放一个人的话,就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了。

第三种情形就是存在“帘幕”。

那么Tonii老师将分别跟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三种情形怎么样配备在制品。

非标品的关键词是要排名高还是低 慧工云知识每日一词(1)

第一种情形是一条连续流产线或者u型线。比如说节拍时间是10分钟,一共有三个工序, 1和3都是手工工序,第2个是自动设备。但是这三个工序每一个工序的加工时间都小于10,在这种情形下,最小的标准在制品就是2。一旦开工了,直接拿原材料进去,就能保证整个生产线运行了,这种情形是最简单的。

第二种情形就是设备的加工时间大于TT,比如说这里是一个烤箱,节拍时间是10分钟。但是烤箱要每27分钟才能出一炉。如果烤箱在u型线里面,想要让整个u型线顺利的进行,烤箱至少要能够同时生产3个产品,这样它的cycletime也是低于10分钟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在自动设备里边放27÷10≈3个。当设备开始运作的时候,27分钟之后才能出来3个,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要备比3个少1个的在制品,即要备2个在制品,才能确保第三个工位顺利进行。所以说在第二种情形下,标准在制品一共是6个。

Tonii老师曾经想过出一个标准的公式往里面代,但是发现这种情形太复杂了,比如说要是有两个像2的设备,这两个设备挨在一起或者是分开的情形都不一样。所以Tonii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把机理学会了,每一个生产线,把工具拆出来一个一个的去分析,就像Tonii老师在这里分析一样。

非标品的关键词是要排名高还是低 慧工云知识每日一词(2)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三种情形,帘幕,即某一个工序它是在线外加工的,不是在线内,就像是有一个窗帘一样,外边加工这个工序称之为纪念碑。在这种情形下,前几个工序134和情形2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第2个工序在线外,也就是多了一个线外加工工序需要的在制品。

帘幕的数量等于线外加工的工作周期时间除以节拍时间。线外的工作周期时间等于把在制品移到这里的时间,加上加工时间和运回来的时间。在上图的案例中,整个线外加工时间一共是37分钟。37分钟除以节拍时间10,取整等于4,再加上134工序的6个在制品,整个在制品数量是10个。

基本上生产无非就是这三类。各位回去看自己所在的工厂的生产情况(必须是连续流才适用),可以从三个情形当中得到一些启示,去算自己的标准在制品。多一个少一个在制品不是问题,只要是能够确保生产正常运行,所用的最少的在制品,就是标准在制品,那么多一两个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