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多尔衮是清朝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一位人物,虽然他没有继承皇位,但是他也在皇太极死后把持了朝政大权,自己当上了摄政王,当时的小皇帝顺治福临完全没有什么权力,可以说多尔衮就是实际上的老大。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多尔衮掌握着朝政大权,为何他不废掉小皇帝顺治自己当老大呢?
有人说是和孝庄太后有关,说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私情,而孝庄太后是福临的生母;因此多尔衮为了不伤孝庄太后的心才没有篡权,那么真相到底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肯定不是这样的,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多尔衮和孝庄太后之间的感情故事,都是野史小说中这么说的;因此多尔衮为了美人放弃江山的说法并不可靠。那么,多尔衮为何没有废掉顺治呢?实际上,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关。
虽然当时的多尔衮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服他,且这些人的势力可不小;平时这些人看着多尔衮辅佐顺治帝处理朝政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然而当他们得知多尔衮有了僭越之心后,他们肯定是会站出来一起反对他的;如果他们一起攻击多尔衮的话,多尔衮还是抵挡不住的。
有人就会有疑问了:当时多尔衮掌握帝国的最高军政大权,还有谁能和他对着干呢?其实我们看一下清朝的制度就能明白了。
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就设立了所谓的八旗制度,也就是将兵马分为八个旗;除了努尔哈赤掌管两黄旗以外,剩下的各旗就指定一位皇室宗亲掌管。后来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以后,就封了很多皇室宗亲为铁帽子王,让他们分别掌管除了两黄旗以外的所有八旗兵马。而多尔衮和其同胞兄弟多铎和阿济格就掌管两白旗的人马。
而两红旗的人马掌握在礼亲王代善爷孙三人手中,而礼亲王代善本是地位最高的一位铁帽子亲王,在皇太极在位时期,他在亲王中排行榜首,多尔衮只能排在第三位;毕竟他是努尔哈赤的次子(自从褚英死后他就是长子了),起初也是四大贝勒之首;可以说影响力非常大。多尔衮的地位超过代善也是在自己当上摄政王以后,不过代善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看。
如果多尔衮真要有什么不臣之心的话,那身为皇室族长的代善就会让皇室中其他成员一起来对付多尔衮,那多尔衮肯定是难以对付的。不过,就算只有代善自己的话也是很难和多尔衮抗衡,毕竟自己只有两红旗的人马,而两红旗的兵马战斗力较差,是不如多尔衮所率领的两白旗的,当时两白旗可以说是八旗中的精锐。而制衡多尔衮的还有其他几位亲王。
第二位能制约多尔衮之人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了,此人虽然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却从小和皇太极一起长大,和皇太极的感情非常深。因此在皇太极成为皇帝以后,就封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让他在亲王中排行第二,掌管镶蓝旗的人马。
虽然镶蓝旗是八旗中地位较低的一个旗,但是镶蓝旗人马众多,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而且济尔哈朗这个人也特别有威望,当初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争夺帝位的时候,也是他出面说了一句话而让双方不再闹腾了。
当时多尔衮兄弟三人本来要凭借手中的兵马争夺皇位,可是豪格不答应,毕竟自己是皇太极的长子,自己继位是理所应当的;而且皇太极生前亲掌的两黄旗人马以及豪格亲自掌管的正蓝旗人马都支持豪格,后来代善爷孙也支持豪格,肯定是不允许多尔衮胡作非为的。而多尔衮却不答应,甚至要和豪格鱼死网破。这时,在一旁的济尔哈朗就说话了:不如我们让5岁的福临当皇帝吧,反正也是先帝(皇太极)的儿子。这样,众人才都答应了,而济尔哈朗也因此成为了另外一个摄政王。
虽然多尔衮后来将济尔哈朗赶下台自己独揽大权,可是济尔哈朗的影响力还在,如果多尔衮真的有不臣之心的话,他肯定也不会答应。
前文我们也说了,豪格也是多尔衮的一大对手,肯定看着多尔衮胡作非为而袖手旁观的;而两黄旗下面的那些官员也都不服多尔衮,他们看到多尔衮起了异心也会出来制止。就算多尔衮后来分而治之,先赶走了济尔哈朗,然后逼死了豪格打压了两黄旗官员,最后熬死了代善;不过那时候多尔衮也累的不行了,最后英年早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