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10项新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1)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既有建筑总量和每年新建建筑面积都很大,而能够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比例却很低,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减少建筑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是建筑的两大主要目标,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绿色建筑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筑的建筑,因此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意义。

1、在规划设计阶段

环保节能的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则主要是通过构造、技术手段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能耗,减少排放。

2、在施工阶段

建筑施工生产周期虽然相对较短,但其对自然形态的影响却往往是突发性的,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是非常集中的。研究表明,建筑施工生产阶段耗能可以占到建筑全寿命周期耗能的23%,在低能耗建筑中甚至高达40%-60%,因此绿色施工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第一是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应用。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制冷联合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第二是建筑施工方法的实行,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东莞玉兰大剧院施工中采取了8方面措施,以保证绿色施工效果,具体如下:

绿色建筑10项新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2)

节水措施。在施工现场设雨水和施工污水的循环渠道,循环渠道经过格栅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对来水进行处理后,得到无较大悬浮颗粒的中水,中水可再次使用,形成了雨水和施工污水的循环使用。对于污染较严重、不宜重复使用的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接人生物处理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

节约能源措施。进行工艺和设备选型时,采用技术成熟、能源消耗低的工艺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转正常,降低能源消耗;在施工机械及电器等闲置时关掉电源;建设过程中采取用电三相平衡计划措施。

废物垃圾处理措施。在建设中与东莞市城建局签订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合同,双方共同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过程中垃圾的产生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噪声控制处理措施。合理安排进度,尽量排除深夜施工;选用低噪声或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所有施工机械、车辆定期保养维修,闲置时关机。

粉尘污染控制采取的控制措施。现场设置围挡,覆盖易生尘埃物料,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洒水降尘,场内道路硬化,垃圾封闭;使用清洁燃料等,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恶臭物质;堆放的渣土设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

防止光污染。工程石材幕墙的防水层为薄铁板层,薄铁板反光强且面积很大,由于夏季安装施工,安装后其反射阳光对施工人员工作及周边环影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施工中将薄铁板防水层全部涂刷成红色,减少光反射的影响。

现场施工环境的美化。工程注重CI策划与实施,以公司总工程师为CI总代表人,公司安全主任为CI总责任人,设立专职人员负责CI方案的策划、实施、检查、完善及维护工作。

文明施工的管理措施。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能耗、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抵御灾害事故,保证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3、在使用阶段

绿色建筑10项新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3)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但无论住在什么样的居室中,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和标准是基本一致定额,即其热功环境、空气质量与光环境。因此,提高住宅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室内热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控制空气温度、室内物体表面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流动速度来实现。这不仅需要采用现代构造技术与材料,精心推敲细部构造设计,达到高标准的住宅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消除冷桥;同时需采用高性能门窗,特别是高性能玻璃产品以采用高性能门窗,特别是高性能玻璃产品以采用高效的采暖制冷系统。

充足的新鲜空气原本是住宅最基本的要求,并不是什么高舒度指标,但由于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住宅通风成为居住生活舒适度的标准之一。

对于噪声的隔绝,需要针对不同噪声特点,采用多种技术构造来创造舒适的声环境。如通过采用高质量融声墙体系统,提高门窗的玻璃隔声性能和气密性,或通过建筑构造上设置绝缘层的方法解决噪音问题等。

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工照明光环境的舒适性、个性化、艺术品位及安全、节能等要求也日益突出。影响光环境的因素不仅是照明强度,还包括日光比例、采光方向、光源显色性、色温以及避免色眩光等。

绿色建筑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虽然建筑设计师、地产开发商、施工者等在整个建筑的生产过程中扮演不同的专业角色,但在绿色建筑的生成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实际是一致的,因此,对于建筑生产行为他们都需要有整体的视角和整合的思考,换言之,建筑设计师不仅需要关注设计技术、开发商不仅需要关注盈利性、施工者也不能只关注操作的便利性,而是都需要进行通盘考虑,化传统的纵向传递流程,为水平合作模式,才有可能实现绿色建筑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