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上有这么一个人:比他帅的没他有才,比他有才的没他帅,那么这个人一定只会是潘安。

这个潘安,就是“貌比潘安”的潘安,“掷果盈车”的潘安。古代女子把美男和情郎称为“檀郎”,“檀郎”指的也是潘安——潘安小名“檀奴”。

历史上潘安长相复原(西晋那个长得特别帅又特别有才的潘安)(1)

潘安(247年—300年)本名潘岳,字安仁,后世惯称潘安,荥阳中牟人(中牟是官渡之战的主战场)。潘安祖父潘瑾和父亲潘芘(第二声pi,锦葵)都做过官,潘安虽是“官三代”,但阶层上仍属于“寒士”一族。

魏晋时的寒士庶族最多算是中产,比平民略微优渥,但离处于权力上层的高门世族尚有不少距离。寒门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投靠权贵只有联姻。这两条路都非常艰辛,且需要好运。

潘安遇到了这样的机缘。

因为年少时就才思颖悟,乡亲们都夸潘安是神童,认为他将来是汉代贾谊一类的栋梁之材。潘安的父亲潘芘有个朋友叫杨肇,杨肇出身高门世族,时任折冲将军,封东武伯。潘安十二岁那年见到世叔杨肇,杨肇一见潘安便确认了眼神——潘安就是未来会成为杨家女婿的人。这段姻缘给潘安的进身提供了不少便利,潘安一生也对杨肇充满感激,对妻子杨氏忠贞不二,在杨氏病逝后潘安终生未娶,且不顾封建礼教,在妻子丧期未满三年之内,便写文深切悼念。

少年时的潘安有多帅呢?传说潘安少年时带弹弓去洛阳,妇女们见他漂亮得像个瓷娃娃,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将潘安围绕在圈中,朝潘安的车上投水果。《晋书●潘岳传》原文为“妇人”,这群女粉丝应该主要是阿姨和大妈群体,而非适婚年龄的少女,因为那时候的潘安还比较幼齿。妇女们对潘安的感情,应该是希望潘安是自己儿子、弟弟的那种羡慕加怜爱,跟现在很多老阿姨喜爱易烊千玺一样一样的。潘安所乘的车应该是牛车,因为石崇和王恺斗富使用的也不过是牛车。

女粉丝们用水果这种实物来赞赏的举动,常常让潘安满载而归。有个张载的丑男想效法潘安收一波水果,结果迎接他的只有调皮小孩们的瓦片砖头。

历史上潘安长相复原(西晋那个长得特别帅又特别有才的潘安)(2)

潘安在工作上跳槽多次,先后经历的老板和职位大致如下:晋武帝司马炎——司空掾(掾,yuan,属官,主官助理之类);太宰鲁武公贾充——司空太尉;晋武帝——河阳县令、怀县县令、尚书郎、廷尉评;太傅杨骏——太傅府主簿;权臣贾谧——长安令,博士,黄门侍郎……

潘安不光仕途坎坷,其一生当中不断遭遇失亲之痛:丧父、丧侄、丧岳父、丧子、丧妻……最后还让老母白发人送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灰发人。大概正是人生经历中不断丧亲,对亲人离世有切身沉痛感受。所以潘安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通常首推他的哀诔文。哀诔,也就是悼亡时的悼文。潘安的哀诔文至情至性,对悼亡哀思这种问题有很多开拓创新,后世诸多大家对潘安的哀诔文多有学习借鉴。

潘安文学上的第二大成就是其赋作,赋起源于战国,脱胎于“楚辞”,至汉代成为最强势的文体。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强势文体,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自明清至今,小说则是最强势的文体。即使是在西方,近现代至今小说也是最强势的主流文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几乎全部是小说作者,这也是一个例证。

在唐代以前,一个人笔下到底有没有真功夫,会不会写赋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晋代写赋余风犹存,潘安也是赋中高手,文论家们对潘赋的评价是“辞藻绝丽“”、“烂若披锦“,其最著名的是《西征赋》,虽有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意味,但也含有对高层的讽劝和对平民的同情。《晋书●潘岳传》引了潘岳的《籍田赋》和《闲居赋》全文,但潘安写景状物类的小赋,如《荷花赋》、《笙赋》之类,更为清丽可喜。

潘安因为才华得到了名气和平台,同时也为自己招来了嫉恨。曾经因为妒忌者的毁谤而被雪藏十年之久,之后当了河阳县令。这个位置尽管不能让潘安充分发挥才干,但郁郁不得志的潘安在政事上仍然很勤力,其在河阳推广种植桃花,人称“桃花县令”、“河阳一枝花”。潘安后来迁转到怀县任县令,当时很多人为了盈利开旅馆办民宿,荒废了农耕,旅店里也聚居了很多犯法的人和无业游民,对社会治安影响很大,上司要求禁绝民办旅馆改为官办。潘安上书陈述了官办宾馆和民办旅馆的利弊,条分缕析情通理顺,最终说服上司,住宿业官民结合各得其所。

这两件事,体现了潘安政治实务上的才能,他是有实际才干的,不仅仅只是一个酸文人。

《晋书》上评价潘安“性轻躁,趋世利”,颇有点不齿潘安人品。潘安的人品到底有没有瑕疵呢?有。

历史上潘安长相复原(西晋那个长得特别帅又特别有才的潘安)(3)

潘安和石崇投靠贾谧期间,每当贾谧出来、离去,潘安和石崇都要“望尘而拜”,也就是说对“主公”的迎来送往有些过头,到了谄媚的地步;第二件事是,贾南风作为晋惠帝司马衷这个IQ过低的皇帝的皇后,眼见憨皮皇帝玩不转司马家族的盘子,便想自己坐庄独揽朝政。贾后联合其他几个司马家的亲王,除掉了不是亲生的愍怀太子司马遹,此时潘安充当了写构陷太子文案的枪手。

西晋时期,司马家族作为最高统治阶级集团,内斗非常复杂,近二十年时间的“八王之乱”,司马家族自相残杀。在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子弟生下来就可以做大官,而寒门庶族出生的人,上升通道只有皇帝征召、官吏辟选、地方荐举、个人捐纳等途径——科举考试这个普大喜奔的制度是隋唐时才出现的。

因此像潘安这种有才华又有理想的人,只有投靠某个具体的政治人物和政治集团,才能有进身通道。潘安是被时代潮流裹挟的,除非他做陶渊明一类的隐士寄情山水诗书,否则要想建功立业除了攀附望族别无选择。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所有人有如下需求层级,中古时代的潘安也不例外。历代文人,等而下之的,是纯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为了个人的名利和五斗米,违背良心摇笔作伪;其寻常中规中矩的,是寻章摘句舞文弄墨,但终免不了酸腐气和书生气;其上之上者,文才只是他们的一张名片和通行证,他们更希望进入上层发挥才干,做一番济世利民的功业。

潘安的真正志向亦在于此,他那些“夸夸文”应该只是逢场作戏。他需要一个“伯乐”才能获得赛马的准入资格,只有先进入圈子才能开始事业,要促进社会他只能先改变自己。

历史上潘安长相复原(西晋那个长得特别帅又特别有才的潘安)(4)

潘安最终的悲剧制造者,来自一个叫孙秀的人。潘安的父亲当琅琊内史时,孙秀是潘安的跟班小弟,潘安不喜欢孙秀的油滑猥琐,经常敲打侮辱孙秀。后来赵王司马伦辅政掌权,孙秀成为中书令。孙秀心中时刻没有忘记被潘安狠怼过,同时贪图石崇的家财和石崇美貌的侍妾绿珠,于是构陷潘安和石崇曾追随淮南王司马允和齐王司马囧谋乱,潘安因此被诛三族。

潘安和石崇等人曾结成文学社团“二十四友”,附庸风雅的贾谧为名誉社长,而潘安为实际首席。他们经常在石崇的豪华庄园金谷园中聚会,诗酒唱和中吹嘘贾谧也谈论时政。潘安曾赠诗石崇,说要和好朋友石崇“白首同归”,不料最终一语成谶。

石崇的巨额财富,主要来源于当荆州刺史时劫掠过往客商。官盗一体的石崇自带巨大的财富原罪,其死可谓天道报应。而潘安之死,直接原因是因为性格缺陷得罪了小人,小人得志后回头报复。而根本原因则是因为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政治风波,成为权贵阶层权力游戏当中的牺牲品。

历史上潘安长相复原(西晋那个长得特别帅又特别有才的潘安)(5)

今天社会,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各种考试权利,人才有很多脱颖而出的机会和上升通道。只要真正有才能,可以不必依靠所谓伯乐来赏识发掘,通过网络平台也能展示自己的才艺传播自己的观点。

又帅又有才的潘安,他的颜值让人神往,才情让人羡慕,命运让人惋惜。但他的悲剧在今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