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陈胜看到以前的一伙穷哥们来找他非常高兴,其实自己做梦都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从秦朝中期到现在一共多少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从秦朝中期到现在一共多少年(到清朝结束秦朝)

从秦朝中期到现在一共多少年

楚王陈胜看到以前的一伙穷哥们来找他非常高兴,其实自己做梦都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了。

这伙穷哥们不约而至无疑满足了陈胜衣锦但还未来得及还乡的愿望,过去吹的牛终于兑现了,谁不高兴呢?

陈胜赶快把他们迎进了王府。

乡下人我们都了解的,虽然人很朴实,但是见识会少些。

陈胜的这伙穷哥们也是这样,又加上是陈胜的发小,没把自己当外人。

所以突然进入这么豪华的王宫,难免会大呼小叫,满口喧哗,东摸摸,西瞧瞧,甚至和陈胜勾肩搭背,没尊没卑的,显得没有规矩。

有的说这王宫好深邃啊;

有的说这帷帐好新奇啊;

有的说这花园好漂亮啊。

反正都是用楚人特有的家乡土话发感慨,在这些感慨词中常用一个叫“夥(音huo)矣”的词。

什么意思呢?

原来陈胜老家那里把“多”读成“夥”,相当于“伙”字,“夥矣”的意思是“好多啊,真多啊”。

有一个成语叫“夥涉为王”就是从这里来的,形容那些地位本来很低下的人突然富贵后排场很大,显然含有某些贬义。

陈胜当时并没在意,毕竟是发小么,还沉浸在成功后非常满足的状态。

但是王宫里的仆人、守卫等一般杂役看不下去了,很瞧不起这伙人,但看在陈胜的面上不好乱说,只是好酒好肉的伺候。

这伙穷小子太兴奋了,看到这么多好东西,便大吃大喝,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胡言乱语了,一起欢呼着说:

“陈涉陈涉,竟有此日!沉沉王府,由汝居住。”

好么,一兴奋把穷乡僻壤的顺口溜都搬出来了。

还有几个小子说话更是口不遮拦:

“我说大家伙啊,真看不出来,陈涉这家伙也能有今天啊!想当初和我们一起种地的时候,连裤子都穿不上,穷的叮当响,如今真是走了狗屎运啊!”

甚至有人还惟妙惟肖地模仿陈胜当年的穷酸样,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类似这样的话,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直把陈胜过去的丑事说个底朝天。

你想想现在的陈胜不比当初了,耳目众多。

这些粗鄙的话很快传到了陈胜耳朵里。

陈胜不听则罢,一听恼羞成怒,旁边的人又趁机煽风点火,说这太有损大王神威了,必须有所制约。

看看又是有人撺弄,自古都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啊。

有些人自己没什么本事,但是也不想人家过得舒坦。

他不是想办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总是想方设法给别人制造事端,然后自己躲在一边偷偷乐,其实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就是一种说不清的阴暗心理而已。

希望有这种心理的人能够尽快改掉这种坏毛病,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要紧。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吃这一套,一旦不吃对自己肯定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陈胜这傻小子却吃了这套。

于是陈胜下令把几个说话过分的家伙绑了,拉出去砍了。

这伙小子刚吃饱喝足没几天却做了刀下鬼,你说冤不冤。

其实都是祸从口出啊,谁让自己不明白事理呢?

人家现在如此高贵,今非昔比,你竟敢无所顾忌,仍然故我,即便不杀你,也会疏远你,所以这也值得我们警醒啊。

当然对于一些说话稍微注意的人,陈胜还是放了一马,总不能都杀啊,那也太过了,只是训诫一番。

同来的兄弟平白无故被砍了脑袋,谁还敢在这里逗留啊,纷纷找个借口走了。

这件事,虽然是那伙穷哥们没有规矩,胡说八道在先引起的,但是陈胜的处理方式肯定是不对的。

毕竟是故人发小,贫贱之交,你这样因为几句话就把人家砍了,旁人怎么看,只会说你不够朋友,不近人情,以后谁还会真心跟着你干事业啊。

所以这个事情看着小,却凉了很多人的心。

后来陈胜的老丈人和小舅子也来投奔。

陈胜呢,为了防止出现上次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就不客气,非常不尊重,当个家奴使唤。

老丈人非常生气地对儿子说:

“陈涉这家伙慢待尊长,兔子尾巴长不了,我们不在这里待了。”

于是不辞而别。

这就是陈胜对待家人朋友的态度,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再看看陈胜怎么对待身边的人。

为了防范身边人,他专门设置了两个职位,一个是中正,一个是司过。

中正是由一个叫朱房的人担任;

司过是由一个叫胡武的人担任。

这两个职位我不解释,你也能看出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专门找身边人瑕疵的。

这两个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拿鸡毛当令箭”,辜负了陈胜的信任,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处理身边的人和事,迫害了不少好人。

不过责任最终还是要算在陈胜身上,因为一切都是他决策的。

陈胜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

其实也不是不妥,但是要有个度,特别在创业的初级阶段,不应该过分强调这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过于纠结别人的瑕疵会让人很难受,很别扭,很憋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总结陈胜失败的教训时,指出两点:

一是功成忘本,丢弃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

二是用人有误,所用之人既没有才能,也不正直。

毛主席后来读到这里时批注道:“一误”、“二误”,表明他非常赞成司马迁的观点。

所以现在陈胜落难了,大家都袖手旁观,偷偷溜掉了。

陈胜好不容易凑了几千人亲自去支援张贺。

他会再次见证奇迹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