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保护住脑袋但头飞出去了(保卫头部从头发没了)(1)

英国画家罗塞蒂作品《弹竖琴的女人》,1873年。

文/郑依妮

“秃”如其来的年轻人,开始思考人间“植不植”得。

继睡不着之后,脱发成为年轻人的一场巨大生活危机——一种对生活力不从心的焦虑和恐惧。它折射的不仅仅是脱发问题本身,更是当代年轻人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的具象化。

我们时代的身体与头发

互联网让容貌焦虑成为常态,从丧到佛、从秃头到养生、从身体到精神,发量成为了其中无法被忽视的一环。

后浪研究所《2021年轻人头发报告》称:七成人认为发型对颜值的影响非常大,头发甚至可以决定人80%的颜值。

高颅顶、美人尖,人人都想成为发量王者。因为头发的浓密与否、美观与否,越来越与健康程度、外表气质、自我认同产生联系。

2000年,文化学者汪民安在《我们时代的头发》一文中写道:“头发是人身上最具可塑性的东西,也是最具象征性和表现性的东西。如果我们承认身体的符号性、身体的阶级性,承认我们有装饰、改造身体的本能,承认我们体内有一种自恋性的美学趣味,那么,我们也应承认,对头发的一种拜物教式的关注迷恋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今天,在我们这个时代,这种迷恋扎根于某种符号崇拜和身体崇拜,身体崇拜使这种迷恋引向头发,符号崇拜则使这种迷恋引向头发的造型。”

在不同人类文明的诠释中,头发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它是寓有灵魂、生命力的“身体之精华”, 因而被赋予具有延续性的同感,甚至可以成为本人的象征。

因此许多人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去打理毛发。更有甚者,对面部毛发的关注也精致到了每一个局部,精雕细琢,乃至精准刻画每根眉毛的毛流走向。

没错,这届年轻人的颜值内卷,已经“卷”到了头发丝。

发量焦虑,成为困扰当代人的“头等大事”

“大脑,如果失去了头发,就失去了它的合法性和理性,失去了它的内涵和定义,最终,失去的是它的自然性。”(汪民安)

一则令人震惊的数据是,比起上一代人,中国人的脱发年龄整整提前了20年。

脱发面前人人平等,再光鲜亮丽的明星都躲不过。

徐峥从一个长发文青变成了光头中年,他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自己20岁就开始脱发:“45 岁以后开始秃顶,你仍然是一位优雅的男士,你秃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但是你 20 岁就开始秃顶了,你就是一个鬼鬼祟祟的小人,你做的所有治疗都是一个笑话。”

年轻人开始坦然正视头部美学,甚至大方交流彼此的生发与护发秘籍。

越来越多年轻人一边呐喊着“头可断,发型不可乱”,一边偷偷上网搜索增发秘笈。

还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生姜对准幅员辽阔的头皮搓搓搓,上演着人与自然的激烈对抗。人们防脱发的方式五花八门,前有防脱洗发水、防脱食疗、保健品;后有防脱按摩椅和相关药物,甚至假发片也开始畅销起来,无所不用其极。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防脱洗发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2013年6.2亿元,2020年达到15.4亿元。预测2021年将达到16.1亿元。而《淘宝直播2022年“头秃”报告》数据显示,淘宝直播间的洗护产品成交同比上一年增长57%,90后对防脱产品的关注度超过60、70和80后,而且消费实力相当强劲,逐渐成为防脱消费的主力军。

为了把自己伪装成“发量王者”,很多95后年轻人开始购买假发片,全头发量全靠假发片加持,取掉了假发片就会露出一行一行的发缝。根据央视财经报道,假发市场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预计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44.3亿元。假发片的行情也随着脱发人群的增加而销量激增,而植不起头发的一些男士,甚至开始去 纹头发。据说,大S老公具俊晔的头发就是纹上去的。

头盔保护住脑袋但头飞出去了(保卫头部从头发没了)(2)

顾客正在接受植发手术。(图 /由被访者提供)

不剃发植发,头部美学中的“科技与狠活”

生发,是一门玄学。

毛发移植之父梅纳赫姆·霍达拉(Menahem Hodara)在1897年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植发手术,并没有获得太大反响,那时候的人们依然认为,头发生根只是一种幻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拯救头发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植发手术已经成为年轻人最喜爱的医美项目之一,因为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秃顶、脱发、发际线不美观等问题。

近几年,我国植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碧莲盛等植发机构开始盛行起来。植发也已经从高端消费走向普通消费。

如今,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语境下,植发正逐渐从功能性向美学性升级。

头顶加密、发际线种植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对美的渴求,种植胡须、眉毛、鬓角等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项目。

渴望拯救头部的年轻人,把植发手术当做最直接改变形象的方法。

但当人们了解到传统的植发技术需要“先剃发再植发”时,又感到很为难——他们想要改变形象,但又顾虑后枕部没有头发时的那段“尴尬期”,经常陷入“植不植”的两难境地。

“2020 年,碧莲盛创新性地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不剃发植发技术,真正做到了提取、种植全程不剃发,实现了毛囊提取、种植技术的双重革新,标志着植发服务业进入全新阶段。” 碧莲盛董事长尤丽娜说。碧莲盛首次推出的不剃发植发技术,正是植发界的“科技与狠活”,手术当天就能看到最终的植发效果,避免了剃发植发的尴尬期,极大地减少植发后的社交压力,同时也满足了保护隐私、快速变美的需求。

不剃发植发的“狠”,在于微创隐形等新技术可使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甚至无需住院,完成“今天植发,明天上班”的无缝衔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植发机构,咨询起不剃发植发。也有很多人在看到朋友拥有完美流畅的发际线时,羡慕的同时都忍不住要偷偷问一句:你发际线是植的吗?

不可否认的是,一头秀发,直到现在依然是头部美学的代表性符号。即使是《少林足球》中的二师兄,凭一招旋风扫堂腿享誉武林,也依然有无解的人生巨问:为何我长得这么帅,但要掉头发?

头盔保护住脑袋但头飞出去了(保卫头部从头发没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