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普通神仙

来源:孔网app动态

看到最近又有一些图书在新书电商上基本绝版,不由得去思考书籍绝版的原因。根据这几年关注的经验,书籍绝版大概脱不开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版权到期。这是占比最高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内作、译、编者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版权这个问题原来越被凸显。进入2016年后,内地版图书版权周期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一方面作者自我和维权意识提升,不再“一家嫁一辈子”。另一方面出版商也在等待观望,不可能一下就付出十年代价等着你成长。近年来有几个时间节点,以2009年为标志,之前08、07年版本的书籍基本已绝。2018年左右,09版书籍尚在市面还有一些,目前基本也已绝版。截至2020年,2015年之前版本绝版数量也较多,2016年后的目前多数在售。但现在版权周期缩短,2017乃至2019年出版的新书今年也有不少已经下架,以国外著作引进版为主。二、印量少,偏冷门。出版商与作者方会就印量初步达成一致,后期执行不可违约。这是某些版本书籍到一定量就不再印刷,退出市场的原因。某些藏家追求一版一印,也是这个原因。在动态关注市场的前提下,书商和作者有时会达成补充协议,视投放市场后的畅销程度加印,这也就是二印、三印们的由来。根据经验,印量少偏冷门的书基本一年左右周期就会绝版。至于以后能不能重出江湖,就要问上帝了。

书籍过时了吗(有些书籍为什么会绝版)(1)

三、不可言说的原因。随着时代发展,图书出版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开始交由出版社。而出版社为追求利润,会在审批框架下面向社会策划大量市场化图书。某些社甚至面向全社会征稿、打广告。但同时,由于对于出版物内容的管控较为严格,虽然出版社有自主权,书出了,可能同样会面临短期夭折的结果。此为众皆知之原委,在此暂不举例。四、其他炒作原因,只为换个马甲。应该说,内地绝大多数出版社和业内同仁都是好的,在纸书萧条的年代,做着有良心的坚守。市场化行为不是一切的遮羞布,近五年个别书籍出现的频繁版本更迭在这其中就是个异常现象。比如上架没满两年的书,迅速下架老版本,重新以“套装”、“豪装”包装出品,原版本在二手市场炒到天价,新版又可以借助新书市场谋利,可谓一举双赢。唯一被套路的是消费者和读者。不明就里的以为有区别,忙着收藏和阅读,却不知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个别现象不能代替整体。就像书早晚有一天会绝版一样,人早晚有一天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你活得是否健康,是否被外界所认可,运气是不是好,决定了你一辈子生命的长度。同样,书也是一样。趁没绝版时多读好书,绝版以后不一味盲目跟风经典,读书各取所需,才是真正懂一本书的表现。一本书在售时和绝版后同样受欢迎,甚至绝版后公众才认识到其价值。这是一本书所幸,也是文化所幸。多在在售时阅读珍藏,而不是光在绝版后才“听说”,才是眼光和品味的体现,才是懂书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