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好…这里是茶树老师在今日头条的网络教学空间,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柠檬老师自我介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柠檬老师自我介绍(茶树老师自我介绍)

柠檬老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好…这里是茶树老师在今日头条的网络教学空间,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茶树老师来自湖南,是一位长期从事初中一对一辅导的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喜欢上数学课,爱啃数学题,热爱教育也乐于分享的老师。早年计算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茶树老师在湖南一所高职院校教授计算机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高等数学等课程,同时也担任班主任职务。大概工作第九年个年头,学校搬迁其他城市,我和部分同事一样选择了离开院校留在长沙。不同的是,2010年,我开始重拾初高中数学教材,钻研教辅资料,因为一直在数学教学岗位工作,出于对数学思维的敏感我发现初中数学相对我读书的年代已经有了很多改变,但也非常有趣灵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结合自己个性爽朗,也适合和孩子沟通的特点,2011年我确定了自己适合从事初中数学辅导的这个职业方向… 后来的从业之路也比较顺利,辅导了很多学生。有的是面临中考还无法及格的同学,和同学辅导学习两个月后,中考结束家长转述同学的话说,“题目太简单了”。也有的同学是成绩比较优秀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学生,大部分同学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不过茶树老师最感到欣慰的还是那些不但成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关键是从此也喜欢上了学习数学,学习态度开始有所转变的同学们。这一点也许也是希望更多的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原因吧,可以说也是初衷…

而教学相长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同学们问的问题,也参研了很多教辅材料,渐渐摸索总结出了很多题型,结构和方法…慢慢变得更加热爱初中数学,而且有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沉淀。。

大家目前看到茶树老师还在整理的视频,有的就是按照题型结构方法来归纳的,比如双垂直结构,旋转结构,折叠问题,等积法。各种结构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应的一些方法或者解决思路。还有的则是按照思维方式归纳,比如因素分析,恰好问题,它们更偏向于一种抽象的解题思想,但往往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题型当中。还有的是基础章节…说起来还是太多了,一说说不完。不过我专注的这些题型方法绝大部分都还是大量来自同学们的教辅,作业。对于竞赛题,个人也没有再花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只是偶尔作为思维的乐趣去了解。

说来没完,一句话,还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内容,但也有它们内在的规律和组织逻辑。因为有这样一些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也带来了茶树老师工作上对自己的自信和认可,同时也有效的帮助到了我的学生们,而且常常我们的讨论是愉快和富于探索的…这一点也是工作的快乐。数学原本简洁优雅,茶树老师高中学的数学老师讲解题目时的清晰思路也许在孩提时代就给我种下了美好的种子吧,希望我也可以更好的传播和阐述数学的这种优美和平衡,分享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今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我个人觉得这也许对孩子们不是坏事,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现在的教辅和考试难度过大,说实话,长沙的中考数学,最近几年,除了今年的以外,很多年了压轴题考高中的题型和方法,而且还很不简单。而其他省会城市的中考试卷我也隔年挑着做过…压轴题都不那么简单。而最近几年我所接触的初三考试练习,还有很多经典题型年年累积,比起我们那个时代,变形题已经变化得过度太多了。其实初一初二的学生作业题目也在逐年变形,最近三年没带过初一学生了,今年带了两个,发现普通题目有部分又增加难度了,老的要讲新的也要讲。虽然我自己喜欢做题,但是深知其中的套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们一时半会儿能有时间有精力完全独立掌握的。集体无意识的社会发展,教辅材料题型的变化,学校的考试水平的提高,或许我们作为辅导老师心里更清楚,更能感知学生学习的负担背后的原因。

家长朋友们可以看看我的视频,很多网络上流行的初中数学教学视频难度都不小,相对来说我目前分享的算是基础课程和题型方法,因为我还在总结分享自己的原理课,真正的综合演练才真的算灵活多变。但即使是目前分享的内容,牵涉到的有些题目大部分就来自于学生的作业考试题,看看就知道了,也有一些根本不简单,没有一些套路学习背景,很难突破。可见孩子们的压力…

我个人认为,双减背后如果能更合理的寻找选拔人才的机制,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可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追求竞争的集体意识下,分数决定论目前看还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家长甚至孩子的心理。有些家长对于高分好学校好就业的逻辑不肯放弃,过于盲目的补课,其实也是无法给孩子减负的原因。而在个人的辅导经历中,也有遇到孩子过于追求高分的情况,在我心目中,孩子如果很小就学会功利而不是出于兴趣学习,这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个人还是觉得,教育培训有存在的和合理性,但更多的应该还是给那些学习遇到困难,意外原因掉队的孩子们。从专业的角度解答疑惑,教会他们思考,使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个人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更多的孩子们,降低他们的课题难度,使他们在空余的时间里可以充分的感受,探索数学题,这样也许更有益于培养人才。前面茶树老师也有一篇文章,提到过自己小时候参加课后兴趣班的经历,文中就提到过当时自己的乐趣。有充分的时间与自由自主的探索,我想也是后来热爱学习数学,热爱钻研规律的背景经历吧。数学本优美,愿长与其相伴…

关于这些,前面也有一些文章分享过这些心得,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前面的文章看看。

也是源于这样一些教学必要性的思考,茶树老师在录制课程的时候也还是比较注重思考空间的给予和推理的示范作用,内容上也比较专注原理题的启发和理解,而没有一开始就讲解很多变形题,只是点到为止,正是因为有一些上面关于教育内容的思考吧…

而且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如果不注重原理的理解,变形过程的感受,盲目追求做难题,套方法,就会有时陷入做题的盲区。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复杂的题目当中藏着旋转结构,而你平时做题基础没打牢,对理解旋转结构的特征(出现中心点辐射(鸡爪状),大角等小角等互推,“边角边”容易现)还没有足够敏感,那你在做那道难题的时候有可能耽误很多时间,甚至看完答案还没意识到出现了旋转结构,而此时这还只是这道难题的第一个难点,后面还有其他综合难点…而此时学校可能还有一些更中等基础的题你又没来得及巩固,结果顾此失彼,还把思维弄混乱了。在茶树老师看来,这就是得不偿失,不得方法。又比如说,你总是能看懂一些题目的答案和讲解视频,但是碰到同类的题稍微一变就又没有识破它,看了答案发现只差一点就想到了。其实这也是因为理解了技巧,却没有留意什么样的特征的题目会用到这个技巧,也没有思考特征与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里送同学们一句话,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琢磨两分钟… 发现猜想和类比情况,花点零碎时间去自己推理一下,往往会有收获和心得,而且也会感受数学的优美,找到做题的乐趣和自信。

换句话说,学一道题其实是可以钻研内在本质规律,学习思考方式的,当然一开始是很多题,但后来就自然到归纳了…所以说,学习数学也讲究心平气和,稳扎稳打…内化于心,外悟其变。

关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上,我想有机会再专门开文章讲述自己的经验和归纳。而目前录制视频在选材上,讲解方式上,也如前面所说,基本就是照上面的思路展开~只是内容太多,还无法形成全貌。但同学们可以坚持关注,很多方法结构已经可以运用于综合题,压轴题了,只是可能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往后大家会渐渐发现,越是简单的结构和方法,越是富于变化。

好吧,今天先写到这里…作为一个辅导老师的自我推荐和从业经历介绍吧,后面又逐渐增加了一些学习心得。

最后想说,茶树老师一开始介绍自己的目的本来是想为自己做介绍,为辅导工作做推广的。双减之下,相应国家号召不双休补课,不超纲拔高,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一位答疑解惑的普通的辅导老师,想服务于更多的有需要的,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及服务于需要协助孩子教育的家长们。近期尝试开展课后答疑的工作…我希望的方式是在周一到周五空余时间,回答同学们不理解的题目难点或者知识点,或者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有思想困惑的同学们也欢迎和茶树老师沟通。在具体的学习上,同学们可以总结不会的题目,通过图片和文字以及留言的方式提出问题,茶树老师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留言讲解解题思路(非在线授课),同时推荐指导同学们观看同类型的视频课程,以便归纳总结原理,搞懂同类题型,更有效的学习初中数学。面对平台和网络,这是一个尝试性的探索,欢迎有需要的同学们,家长私信咨询。

还是那句话,希望茶树老师可以更好的传播和阐述数学的这种优美和平衡,分享探索和发现,带领同时也陪伴同学们一起寻找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乐趣。

写到这里…再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