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教子典故故事(老韩讲了一个故事)(1)

明清时期的修脚业最为盛行,皇宫内也有专业的修脚师,这是因为古时女子大多缠脚,城市商贾及秀才都以布裹脚,而农工劳作长年赤足,致使很多人患有脚疾。

一九一一年清帝逊位,一些被遣散的太监从皇宫中流落到民间,其中就包括专为帝妃们修脚的公仪佚。幸亏公仪佚平时攒有积蓄,从皇宫出来后就在老家昌府城买了一座民宅,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更不向人显示他修脚的手艺,但昌府城的人还是知道了公仪佚的绝活儿,那些官员富商,有脚疾的没脚疾的,都想让公仪佚这个大清皇帝的御用修脚师给自己过过“皇”气儿,亲身体会下天子的享受。公仪佚一例推说他老眼昏花,连脚上长着几根指头都看不清了,又是那么锋利的修脚刀,大伙儿就不要因小失大了吧。话虽这么说,昌府城的人明白,这个前清的老太监,一辈子精益求精恭敬慎微地侍候过皇帝、妃子们的龙趾、凤爪后,是不想再侍候任何人的蹄子了。

那天大清早,公仪佚习惯地早早地起来打开宅门想出去遛弯儿,刚迈出门槛,就有一个满身脂粉气眉眼极其标致的女人领着一个清瘦的男孩子扑通跪到他面前,好像早就站在门口就等他出来。公仪佚一怔,细着嗓子问:“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女人不但没起来,反把身边的男孩子也拉跪下去,说:“我是‘怡春院’的,这是我儿子,不知道该怎样教养下去了,您要是不嫌弃,就把他认为干孙子,让他给您养老送终,我和他一刀两断;您要是嫌弃他,就让他在您这儿做个下人,赏他口饭吃。”公仪佚知道“怡春院”是昌府城最风光的妓院,看这女人的打扮和面相,绝不是末流娼妓,应是头牌姑娘。再看那男孩子,有十四五岁,长得眉清目秀,只是暗里透着些浮糜气。公仪佚对男孩子不觉有些喜欢,可平白无故地收为干孙子让他有些犹豫。那女子并不等公仪佚说什么,趴在地上又给公仪佚磕了个头,看了儿子两眼,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男孩子赶紧从地上爬起,向女人离开的方向跟了两步:“妈妈。”公仪佚过去拉住他瘦弱的胳膊,叹口气说:“孩子,这是你的命。告诉爷爷,你叫什么名字?”男孩子茫然地看着老奶奶似的公仪佚:“我叫冷清秋。”

公仪佚用了五年时间,才把全部技艺传给冷清秋,然后就无疾而终了。冷清秋干的是下九流的营生,端的却是上九流的架子,这是他从公仪佚那儿承继来的。别的修脚师傅都是在集市上就地揽活儿当众修脚,冷清秋不做这地摊儿生意,他做的是上门活儿,给人轿抬车拉地请去送回,进出的都是深宅院高门楼。

在冷清秋的修脚生涯中,注定有一个女人要把他推向这行业的巅峰。

冷清秋有自己的规矩,那就是谁来请他修脚都去,就是不给昌府城的大布商元高庆的老婆修脚。元高庆的老婆有着严重的脚疾,常年无法行走,求遍医药无一奏效,元高庆几次亲自去请冷清秋,冷清秋打发元高庆的只有三个字:“请回吧。”从不多说一个字,气恼得元高庆提起冷清秋就骂:“不过一个脚奴,架子却端得海大。”

元高庆的老婆实在不堪忍受脚病的折磨,放出话去,说如果有人能治好她的脚病,她就在昌府城高搭戏台,请曾给慈禧太后唱过戏的碧云霄大唱三天,给他扬名传姓,另有重金相酬。一时间,那些江湖郎中、修脚师傅、昌府名医,无不跃跃欲试趋之若鹜地奔往元家,可有一多半未经医治只看那病脚的模样,就知难而退了。原来元高庆老婆的两只小脚不仅高度腐烂,连骨头都变黑了。昌府城的名医说:“再不截去双脚会上延双腿,致使双腿坏死,再向上,可就不好说了。”元高庆的老婆固执地说:“有一人还没给我治呢,我这腿还有希望。”

让人奇怪的是冷清秋既然不给元高庆的老婆治脚病,却要每天问一遍在元高庆布店当伙计的王小毛:“元太太的脚怎样了?”王小毛和冷清秋住近邻,每次都据实回答,冷清秋听后也不表态。

元高庆老婆的双脚越来越腐烂了,不光恶臭熏人脓水不止,并且坏死处渐渐向小腿扩散,再没一个医生上门给她医治。元高庆担忧地说:“截肢吧,再不截就没命了。”元高庆的老婆咬着牙说:“还早呢,我不信他就不来!”

突然有一天,冷清秋走去跟那早出门去布店的王小毛说:“告诉元太太,就说我早饭后去给她修脚。”王小毛狐疑地看着冷清秋:“她那脚还能治吗?骨头都黑了啊。”冷清秋叹口气:“她那脚不是成全我就是毁了我,好歹得去。”

元高庆的老婆虽然徐娘半老又经病痛折磨,可风韵犹存,见冷清秋来了,勉强在床榻上坐起,屏退众人,笑逐颜开地说:“你总算来了,我这脚倒没什么,可那三天大戏一定要唱给你。”冷清秋见过病脚无数,眼前的这双病脚还是让他吃了一惊,那只是两团筋连骨离的腐肉,让人看了既恶心又恐怖。冷清秋不由跪在元高庆老婆的脚前:“这脚已经废了!”元高庆老婆依然笑着说:“你不能让它废了,还有三天大戏唱给你呢。”冷清秋含着泪说:“那你可要忍着点儿。”

没人知道冷清秋是怎样给元太太治脚病的,侍候在屋外的人就听元太太一直在喊疼似的扯着嗓子唱《三娘教子》中的词儿,嗓音艰涩颤动又不遗余力,她唱得最疼痛的是王春娥教子的一段:“骂一声小奴才真个劣性,长成人定是个不孝的畜生。小甘罗十二岁当朝一品,商辂儿中三元至今扬名。我的儿少年时不求上进,到将来一事无成空负光阴。儿要学前辈人立志发愤,娘也要学孟母教儿成人……”屋外的人只听得心惊胆战。

冷清秋从屋里出来时,外面的人见他汗水泪水交织了满脸,前胸后背的衣服全被汗溻了,他精疲力竭得不愿多说一句话,手也没洗,径直离开了元家。

元高庆的老婆卧床两年后,又能走路了,这消息让整个昌府城振奋起来。元高庆真的在昌府城内高搭戏台,请来曾给慈禧太后唱过戏的碧云霄大唱了三天,每一开场,元太太就会稳稳当当不用人扶地走到台下正前面的包座里看戏,勾引得一戏场的人全支脚引颈地看她,嘴里啧啧赞叹着冷清秋的奇技。

碧云霄开场重头戏唱的是《三娘教子》,末尾压轴戏是《金殿认子》,来看碧云霄唱戏的人几乎空了一座昌府城。

冷清秋成了昌府人口里的一个传奇,后来有那知情的爆料说,元太太是从良跟了元高庆的,冷清秋就是她当年送给老太监公仪佚做干孙子的私生子。

唱过三天大戏后,元太太就再不出门了,有侍女偷偷传出内幕说,元太太的脚根本就没好,是冷清秋给她锯掉坏脚后接上的假脚。

不管怎么说,冷清秋的大名在昌府城无人不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