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的文字使用的水平,简练而有文学艺术大师的高度,而现代学者专家教授和艺术大师,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和境界,难免出现误解错短甚至低看的现象。

在此,仅举一例。我们看这个“怏然自足”的“怏”字,如果不懂不认真论证,很多人都认为是“快”的笔误。尤其在书法界,都成了大师们举例说明王羲之也有犯错的时候,在前不久,排进全国当代书法大家大宗师的书法系列视频课上,该老爷就怏然以为,是王羲之的笔误。

其实,认真查一下这个字的释义,它就是有点成功就沾沾自喜、甚至天下老子第一,不知人之自大的臭毛病。很多的所谓书法人士,常常犯错就错在这里,自以为毛笔字功夫到了,其实只不过写了几笔照猫画虎的规范字而已,古人和今人写毛笔字好的大有人在,不来头条还真的不知道,来头条后就看到很多人的字是相当下了功夫,写的非常好,只不过不会像那些大师先行一步、善于经营和善于自吹互吹而已。

再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学问不到,根本不知道王羲之这个短句和单字的历史来源。我想,如果有人读过庄子的秋水,里边的那个河伯,看到秋季黄河水势滔滔,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后来沿河东行,看到大海,就认识到自己的自大,始旋其面目,有了一大段虚心向北海诺请教的对话。

“怏然自足”,一个“怏”字,那些自大的人,鲜活跳脱地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庄子讲的故事刻画了河伯的形象,而对于兰亭序的误解,那就反应在当今的大师身上,包括在央视和各个媒体错误地大讲兰亭之美的所有专家教授,以至于全国目前没有人真正读懂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可讲解的角度(兰亭集序的文字水平与高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