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鞭在古代是一种钝兵器,属十八般兵器之一。隋唐演义中,尉迟恭擅长使用的武器为一对水磨竹节钢鞭,形如竹节,重45斤。

尉迟恭字表敬德,又名尉迟敬德。山西朔州马邑县人氏,其父尉迟仪早年任隋朝马邑县知县,为官清正。开皇天子晚年时期,朝政紊乱,尉迟仪看不惯越王杨素与丞相宇文化及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故辞官归隐,带着年幼的尉迟恭来到孝感村,因为官多年,多少有些积蓄,买了一所宅院从此住下。

尉迟恭早年开了个铁匠铺,一天,一位老道走入铁匠铺,但见这位老道头戴九梁道冠,身穿八卦道氅,面色红赤,剑眉朗目,手中拂尘一摆对尉迟恭说:“无量佛”您这儿专打军刃?我想打一对水磨竹节鞭,多少工钱?尉迟恭说“对”您给一百两银子,半个月后来取鞭。老道走后,尉迟恭每日起早贪黑打造钢鞭,不想因粗心未曾留意,将一对钢鞭打成一长一短,一根十三节,另一根只有十二节。到了取货时间,老道又来到铺中,尉迟恭将实情告知,老道听后说道:“不妨事,这是一对好鞭,十三节的称雄鞭,十二节的为雌鞭,就叫雌雄双鞭”。

原来这位老道就是隋唐演义“五道兴唐”之一的谢弘,谢弘本是隋朝官员,因见朝纲混乱,民不聊生,遂辞官归隐山林,出家在终南山黄花观做了道士。因见尉迟恭人品端正、性格耿直、做事勤快,就有心收其为徒,于是出钱让他打一对水磨竹节鞭,好传授武艺。在谢弘悉心指教下,尉迟恭学会一套力贯枪法,鞭法尤其出神入化,学艺满三年后,谢弘深知徒弟性格太过耿直,如若为官必将得罪朝中权贵,刻意交待钢鞭一定不能离身,牢记“鞭在人在,鞭亡人亡”,意指凡事须控制脾气不可任性。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1)

谢弘授艺

尉迟恭从此谨遵师训,后投军定阳王帐中,正值隋末乱世,宋金刚挂帅,尉迟恭为先锋率领十万大军兵伐太原,尉迟恭打马出阵接连枪挑王天龙、王天虎,飞马跃城楼枪扎王天寿,连夺石岭关、赤塘关、天门关;又趁夜色带五十名亲兵夺了八寨,创下“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壮举。又率军兵困太原府。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2)

飞马跃城楼

美良川尉迟恭大战秦琼,只见尉迟恭抡起单鞭朝秦琼头顶砸去,秦琼闪身一躲,紧接着第二鞭又扫向秦琼大腿,不料秦琼一跃身,鞭又扫空,不容秦琼喘息又是劈头一鞭,秦琼急忙往旁边一闪,三鞭都没打着。秦琼见状转身就走,尉迟恭执鞭紧追,不想秦琼回身一锏直奔尉迟恭面门而去,只见锏飞来“叭”一低头,锏从头盔顶上噌了过去,好险!不等尉迟恭有所反应,秦琼右手锏又撒手,尉迟恭躲闪不及,心想这下完了,说时迟那时快秦琼一个箭步向前,不等锏碰脸面,右手把锏抓住,秦琼使出秦家家传绝技“夺命连环锏”。尉迟恭定了定心神说道:“多谢二哥手下留情”。这段就是隋唐演义有名的“三鞭换两锏”。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3)

三鞭换两锏

尉迟恭因深感定阳王刘武周的厚德,无论李世民亲自劝说,还是乔公山前来相劝,始终坚决不肯归降唐营。为让尉迟恭归唐,程咬金找到擅长飞檐走壁的侯君集、尚怀忠,两人混进定阳城,凭借出众的本领当上刘武周的护卫,后两人取了刘武周首级,尉迟恭见刘武周已死,终于归降李世民。

拿下定阳城,“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一日晚间与徐茂公观赏夜景不觉来到洛阳城下王世充建造的“御果园”。正遇单雄信巡城,定睛一看“呔”原来是小唐僮,于是飞马下城提槊孤身追杀李世民,追杀途中与徐茂公割袍断义,徐茂公一路紧追跑到澄清涧见尉迟恭正在洗马,忙将情况告知,尉迟恭来不及穿上盔甲,提鞭上马去救秦王,正在危急关头尉迟恭快马加鞭赶到跟前大喊一声“勿伤我主”,举鞭迎战单雄信,战不上三合,单雄信一槊刺去被尉迟恭单手接住,回手一鞭打去,单雄信忙把槊一放,慌忙逃去。这就是其经典之作“单鞭夺槊”。后罗成洛阳城下“日锁五龙”,单雄信孤身马踏独踹唐营为尉迟恭所擒,李世民惜才苦劝其降,劝降不成后死在唐营,故后世常议“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4)

单鞭夺槊

秦王李世民代理朝政,发现建成、元吉淫乱宫闱,便将山河带挂在宫门上以示警诫,不想却反被诬陷,武德天子李渊听信谗言下旨处死李世民,这下金殿上可热闹了,众臣出班保本,尉迟恭十分不满大闹金殿,与秦琼、程咬金一起毅然辞朝还乡,徐茂公假传圣旨赦免李世民,并将建成、元吉治罪。这时风云突变,突厥狼主受苏烈挑唆向大唐下战书,大敌当前,李世民亲自去请三将出山。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5)

敬德辞朝还乡

李世民来到朔州请尉迟恭三将出山,三人得知还朝真实目的后一同回朝受命。秦王亲征,秦琼挂帅,大军兵出雁门关征伐北国,在白良关下程咬金打头阵,凭借“经典三板斧”连赢三阵,唐军士气大振。尉迟恭随后出阵迎战,只见尉迟恭挺枪接连枪刺萨里银花、萨里金花二将。其后大战主将刘国桢,两人力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等两马错蹬之际,尉迟恭抢先一枪刺出,刘国桢急忙用枪往外一挂,尉迟恭猛然右手轮鞭打在刘国桢后背上,刘国祯一口鲜血吐了出来,败回白良关而去。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6)

大战白良关

第二日,尉迟宝林向尉迟恭挑战,父子两人原本并不相识,打了一阵尉迟恭却不忍下手,两人在树林促膝谈心,从谈话中得知:早年世乱年荒,尉迟恭乃出投军,与妻分别,将双鞭镌刻己名,夫妻各执一枝为日后圆镜之证。尉迟宝林回关同母亲讲述阵前之事,从母亲口中得知缘由真相,遂携雌鞭与尉迟恭相认,证以双鞭。后尉迟宝林处死刘国桢,献出白良关,这就是“白良关认子”。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7)

白良关父子相认

平定北国后,李世民率三军凯旋还朝,李渊金殿大摆庆功宴,席间提出建造麒麟阁以表彰文臣武将,建成、元吉负责工程监造,两人却大肆侵吞银两,引发众怒。李渊将传国玉玺给了李世民,建成、元吉行刺未果,死于尉迟恭鞭下。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8)

鞭杀建成元吉

后因义子薛仁贵遭皇室宗族李道宗陷害,为救义子,尉迟恭一时心急忘了师训,手持打皇鞭上金殿向皇上讨说法,后一路追至后宫止禁门外,情急之中抢鞭砸门,不想鞭断了;应了“鞭亡人亡”的师训,深知大唐律法的尉迟恭对着止禁门拜了二十四拜,叫声“万岁”然后撞柱身亡。

隋唐演义之童话故事大结局(隋唐演义之水磨竹节钢鞭)(9)

撞柱止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