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瑰宝,它虽没有诗词般的文采斐然,也没有戏曲小说类的出神入化 ,但它能流传至今,自然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大多数的俗语都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虽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却道尽了人生百态,被人们口口相传,就像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从古代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将来,生生不息,永不干涸。

老牛与嫩草好听的说法(农村俗语老牛吃嫩草)(1)

然而,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人类认知逐渐丰富,对于从前的俗语意思也有了更多的解读,有些甚至还脱离了原本的意思,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时代的名言警句。所以,可能我们比较熟悉的俗语,含义并非如此,就如同子曰今天要讲的这句“老牛吃嫩草”一样,它就是一句古今含义迥然不同的俗语,让我们来看看吧!

老牛与嫩草好听的说法(农村俗语老牛吃嫩草)(2)

其实“老牛吃嫩草”这句俗语,是古人根据牛的习性总结而来的,我们都知道,以前的科技并不像现在这么的发达,在农耕上,大多都是依靠人力来劳动,人们为了减轻压力,都会选择喂养牲口,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牛就是其中最被人们所喜爱的。

牛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特点,就连鲁迅先生都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话语,来赞美牛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过,天有不测风雨,每家每户不可能每年的收成都很好,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别说给牲口买饲料了,就连家里糊口都困难,那该怎么呢?

老牛与嫩草好听的说法(农村俗语老牛吃嫩草)(3)

于是古人就想到了其他的办法:牛是食草动物呀,不如就喂草吧,既节约成本又方便!

于是人们在喂养的过程中,逐渐的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牛喜欢吃新鲜的草,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牛,更是十分偏爱。这是因为牛吃草是靠牙齿咀嚼的,但是上了年纪的老牛,牙口已经老化了,要是吃很老的草的话,就会很费力,所以为了方便进食,老牛自然倾向于口味更鲜美、更容易咀嚼的嫩草了。久而久之,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老牛吃嫩草”这样的说法了。

老牛与嫩草好听的说法(农村俗语老牛吃嫩草)(4)

这句俗语衍生之后,就逐渐流传开了,久而久之,时代变了,人们又赋予了它另外一层深意,即讽刺社会上那些“老夫少妻”的现象。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允许一夫多妻的,只要男的有能力娶三、五个老婆都没问题,而比起皱纹满面,谁又不爱貌美如花呢?所以就有了“老牛吃嫩草”的说法。即便是在今天,这种现象也并不为奇。

老牛与嫩草好听的说法(农村俗语老牛吃嫩草)(5)

然而这句俗语的下半句才是精华,令人深思,只可惜却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叫——“吃鸡要趁早”。在以前的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鸡,因为鸡可以下蛋,下了蛋还可以拿去卖,补贴家用,所以为了多卖点钱,农民们就习惯的等到鸡老了不能下蛋了再杀来吃。但那个时候再吃的话,口感也不好了,而且煮不透也嚼不烂,于是就有了这句俗语的由来。

老牛与嫩草好听的说法(农村俗语老牛吃嫩草)(6)

而后,这句俗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改变,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告诫那些做事犹豫的人,做事情一定不要拖延,而要趁早,不要只是光说不干、敷衍人生。不然的话,即便是有机会来临,你也很难抓住,毕竟当你敷衍人生的时候,人生也会敷衍你,那样的话,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