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路过
南京地铁1号线晓庄地铁站2号口通道时,
留意到有陶行知的作品落款为“陶知行”,
对此疑惑不已。
那么,落款“陶知行”是写错了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专家:
陶行知曾三次更名 陶知行是曾用名
在南京地铁1号线晓庄地铁站2号口通道里,两面文化墙上共有10幅陶行知所题的作品。
其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满天下”这两幅作品的落款为“陶知行”;
“在劳力上劳心”的落款为
“陶gan(音:四声)”;
其他7幅作品的落款
则是大家熟悉的“陶行知”。
那么,这些落款都正确吗?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表示:“都是正确的,都是陶行知先生的曾用名。”
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何馆长介绍说,陶行知先生一生曾三次更名。
“他原名叫陶文濬(jùn),1910年在金陵大学求学的时候,深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他改名为陶知行,一直用到1934年。在1934年,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他用了我们现在广为熟悉的名字陶行知,只不过地铁站那些书法都是当年他曾用名题写的。”何馆长说。
陶行知还有一次更名,自创一字,即把行知二字,合二为一,读为干(四声),这也是“陶gan(音:四声)”这个落款的由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因何而来?
而落款为“陶知行”的作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即便在今天,也依然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信条。这两句话背后, 则是一段特别的故事。
何馆长介绍:“那是1930年,陶行知先生在我们江苏淮安创办了新安小学,办学非常困难,缺少办学经费,所有的经费都来自晓庄的办学经费和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募捐,最艰难的时候几乎办不下去了。当时的几个学生写信给陶行知,行知先生知道这个困境以后,给他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还寄了30块大洋鼓励他们,其中就有这幅最著名的对联,就是希望新安小学的教职工能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办好新安小学。他们深受鼓舞。”
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安小学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以文艺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抗日救国的青少年文艺团体,为争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
陶行知与南京的不解之缘
何馆长说,陶行知先生一生只有55年,但是他人生最重要的15年是在南京度过的。之所以晓庄站会特意展示行知先生的作品,一方面是展现陶行知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和南京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
“他在这里求学、办学,尤其是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晓庄师范。他当年制定的晓庄师范的校训:教学做合一,今天依然还是南京晓庄学院的校训。”何馆长说:“南京也是他教育事业的一个巅峰,因为在这里形成了他最著名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从中能够汲取无尽的营养,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都有重大的启发和贡献。”
感谢这位网友的疑问,
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再次走近和了解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婷婷 张中玄
来源: 江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