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单说“吃瓜群众”,幸福指数就在不断上升,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最近一个月就有两大事件引发网友群嘲,虽分年前年后,去年今年,却相距不过半个月而已。这两个事件一是咪蒙系的“寒门状元之死”,一是翟天临的“知网是什么”,两个事件本没什么关联,之所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我们在半个月内收到了他们写的两封道歉信。咪蒙的写于2月1日,翟天临的写于2月14日,信是写给我们的,我们当然有权利和责任分析其内容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最终选择原不原谅他们。同时,也是向莘莘学子们传授如何写好“致歉信”,最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样本”。

什么是“致歉信”?致歉信即陈述自己的不当言行给他人造成不利影响或损失,向对方表示歉意的书信。

凡书信都有对象和目的,所以写信(尤其是面对公众公开致歉的书信)之前,一定要认真想一想你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写这封信。见到太多因匆忙“致歉”(各种以“致歉”为目的的“声明”都属此列)而导致事件愈演愈烈无法收场的例子,下面就致歉信需“重真诚、不回避、无硬伤、求迅捷”等特点试析两信,引以为鉴。先要声明的一点是,在两个事件之前我从未关注过这两个人,也没看过他们的任何作品,更不是谁的粉丝,纯作文本分析。

翟天临答记者(翟天临和咪蒙谁的)(1)

咪蒙道歉信

翟天临答记者(翟天临和咪蒙谁的)(2)

翟天临致歉信

一、重真诚:致歉信的第一要务是真诚。不看内容,光看文字量的多寡和书写格式,显然翟天临要真诚得多。翟天临为求书信格式,发的是图片版,并冠以“致歉信”,显得更庄重;咪蒙用了“道歉信”,直接在微博发了简短的文字,更口语,更随意。公众致歉,多是迫于舆论压力,也是平息事件的有效手段。但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既然写了就要让公众看到你的诚意,当事件发酵之后,没有诚意的致歉,打脸是小事,还可能引发更为可怕的后果。对两信的内容官媒自媒已经有很多具体的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细读两信,可以感受到翟天临更像一个低头认错的孩子,咪蒙却表现出口服心不服试图敷衍塞责尽快逃过一劫的顽劣。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咪蒙在自己个人微博发的道歉信,全文主语都是“团队”和“我们”而不是“我”。网络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会发现很多个人污点事件,凡以团队或工作室替个人发声明的都苍白无力,最终成为笑柄。

翟天临答记者(翟天临和咪蒙谁的)(3)

翟天临

二、不回避:敢不敢正面直视自己的错误。有资格公开致歉的,往往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要拉下面子正面回应自己的问题,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道歉和声明,都是避重就轻,转移话题。翟天临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公众的质疑,但也提到了自己的“虚荣”和“侥幸”,算是作了回应;咪蒙却以一句“我们为所犯的错误”轻轻带过,让你无从附着,咪蒙是一个以卖文为生的人,她(或团队)的写作功底和文采应该要高出翟天临好几个等级,要作真诚忏悔,说不定也能让人涕泪交零,为什么不呢?这正是她的狡猾和可恨之处。她深知文字的力量,或许认为这种场合应该说得越少越好,这是低估了公众的智商,难怪“人民日报”作了言辞犀利的批评,说其“尤为可鄙”。当然,多数人的不敢直面回应,是出于“死要面子”的心理,千万别忘了后面跟着的三个字“活受罪”。怎么认识这个问题,有没有化解的良方?大家还记得2018年5月北大校庆大会上林建华因念错“鸿鹄”而致歉的事吧。其实道歉信发布前,针对林建华的讨论已经进入低潮,从当时朋友圈和微博的反馈来看,有不少人甚至是通过道歉信才得知此事的。作为当事人确实可以选择不回应,让时间慢慢消解一切,但是舆情无疑会定格在负面性质上,这显然不是林建华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作了正面回应,尽管道歉信仍被不少网友诟病,人们普遍认为还是得体的。还有一种应对方式就是“德云社”的方式,人家质疑有“黑幕”,那就时不时自嘲“黑幕”;人家说你拍的都是“烂片”,你就大大方方承认确实是“烂片”。狡辩,总是会死得更惨。中国人还是挺有宽容心的,没有打落水狗的习性,也秉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

三、无硬伤:致歉信的目的是为求得对方的谅解,重拾情谊,获得信赖,因此,如何措辞及其重要,表达中不应有硬伤。公开声明的文字,公众会用更加苛刻的眼光看待,你的一个标点一个用词,都会被人指摘。翟天临的信,就有网友指出一个病句:“我真诚地恳求大家原谅我这个曾经被虚荣心作祟的年轻人。”600多字,一篇中考作文的篇幅,没有大的硬伤引发新一轮的质疑,总体来说还算得体。事件波及的其他话题虽然还在延续,却不是由这封致歉信引起的。咪蒙的道歉信不足200个字,却硬伤明显。其中“咪蒙微信公众号停更2个月、咪蒙微博永久关停”便是,被迫停更却说成主动行为,无关微博却混淆视听。上述林建华的道歉信,本来还好好的,不想信末来了这么一句“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成为了新一轮探讨甚至是攻击的焦点。

翟天临答记者(翟天临和咪蒙谁的)(4)

咪蒙文章标题关键词

四、求迅捷:致歉,当然是越及时越好,力求迅捷,而不是等到无法收场,迫于各种压力才出来发声。网络时代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姑且抛去学术不端的现象,令人深恶痛疾才引发了此次事件的必然发生不论,光从回应的时间看,翟天临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他的第一次回应在2月7日微博,他写道“我说我不知道1 1=2也有人信吧”,想轻描淡写蒙混过关,就是心怀一周之后自己致歉信中所说的“侥幸心理”。如果在这个时间点能如实正面回应,也许他的粉丝和网友会放过他。他的道歉信已经太迟了。咪蒙事件始于1月29日,道歉信发于2月1日,时隔三天,先团队辩解,不行了才发的道歉。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并且回应拙劣,不能获得谅解也在情理之中。这一点上倒要向林建华校长学习,5月4日的校庆讲话,5月5日发的长文道歉。

翟天临答记者(翟天临和咪蒙谁的)(5)

咪蒙

以上四点,当然以第一点为关键核心,你真诚不真诚,言为心声,千万别把公众当成傻子。正如咪蒙说的,“永远不要低估你的用户,他们比你想象的聪明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