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天气开始转冷,很多地方开始下起了初雪,这种现象也是“小雪”节气的由来。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里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雪”这个字的汉字演变和书法风格的流变。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

“雪”字的本义及汉字演变

我们常常把雪比作“绒毛”或者“鹅毛”,因为雪在天上飞舞飘扬的样子与绒毛鹅毛散落十分相像。古人造字也发现了这个相同之处,所以甲骨文的“雪”,基本就是画一个鸟类羽毛状。

后来古人也发现雪会融化变成水,也发现了雨和雪之间的关系。又在“羽”的基础上,加上“雨点”表示雪的融化状态。

所以,雪表示和描述零度以下的低温状态,雪是空气中的部分水汽凝结成的、是从天空飘落的羽绒状冰晶。雪在不同的字体演变中不断演变着各种形态,但是核心的含义是不变的。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2)

“雪”字的字体演变过程

“雪”字的篆书写法

【甲骨文:雪】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3)

甲骨文“雪”

甲骨文的“雪”,有的是用几个点表示雨点,有的则干脆把雨字的甲骨文加到里面。甲骨文风格比较原始天真,是对现象的直接类比的表示。

【金文:雪】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4)

金文中的“雪”,把两个羽毛样子的符号变成了两个“扫帚”的样子,下面加了一个“又”字,表示手抓。

【小篆:雪】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5)

小篆“雪”更清晰化了雨、雪绒、手,三部分的部件。“雪”字的字形变得固定了下来。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6)

清代吴昌硕所写的篆书“雪”继承了小篆的字形,写出了独到的篆书笔意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7)

有的小篆写法省略了“羽毛”的比喻写法,就是“雨”加“又”这个就和我们熟悉的写法很接近了。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8)

有的小篆在印章中实用,线条变的平直,就更有隶书和楷书的字形特点了。

“雪”字的隶书写法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9)

汉代《张迁碑》中的“雪”,字形趋于简化,笔画飞动,拙朴有力,字形高古。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0)

唐代史惟则写的隶书“雪”,浑厚大气,下面“彐”中间的横放长,写成隶书典型的“蚕头雁尾”,字形均整而有法度。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1)

清代邓石如写的隶书“雪”,线条绵密,厚重雄浑,用的是篆书的字形,没有省略“羽毛”的字形。线条之间的间距较小,下面的“彐”是最后一横长,具有总结性,让整个字变得稳重。

“雪”字楷书写法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2)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中的“雪”,观其用笔,能感觉出恭谨诚恳的书写态度,点画圆整,筋骨均整稳健。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3)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中的“雪”,笔意洒脱,结体散淡而不失神韵,用笔瘦劲,看他的字,感觉到雪的轻盈之美。

“雪”字行书写法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4)

唐代陆柬之行书《文赋》中的“雪”,用笔清隽飘逸,流转圆润,每一笔都没有过直的平白,而都留有韵味。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5)

米芾行书《苕溪诗帖》中的“雪”,笔墨淋漓,舒卷烟云之势,气势强烈如同人在舞蹈,一派潇洒大气的风采。

“雪”字草书写法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6)

明代徐渭草书《白燕诗卷》中的“雪”,简化了雪的字形,变成两笔,这个字笔墨恣肆,气势磅礴,如同大风吹起雪花,扑面而来。

雪字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书写,呈现了不同的艺术形态。这些书体风格丰富而多变,有的婉转有的大气,这些前辈艺术家们的创造,犹如纷纷雪花,给予后人一种智慧的清凉。

雪字楷书写字(小雪节气看雪)(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