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预示着寒冷的天气更进一层, 降雪可能性更大。温度下降的同时,细菌是否也会销声匿迹呢?气温的确是影响包括细菌在内所有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较热的室内食物极易腐烂变质,而贮存在冰箱内的食物确可以保持原样。
我们习惯用冰箱来保存食物,是不是意味着冰箱里的低温可以把细菌冻死呢?但为何同为微生物的新冠病毒却频繁地在肉类冷链中被检测出来?
想要探讨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由生物学专家进行的细菌活性实验:
细菌活性实验
取一杯每毫升含有5000万个伤寒杆菌的冰激凌冷冻在冰箱内,5天后取出后发现,每毫升含有的伤寒杆菌存活数为1000万个;再冷冻20天后,每毫升存活的伤寒杆菌数量约为200万个,60天后约为60万。此后,冰激凌又冷冻了2年4个月,依然有6000余个伤寒杆菌存活。
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中,细菌并不会被冻死,只能抑制细菌生长速度。冷冻室的温度能降到零下15摄氏度左右,冷藏室的温度一般是2-8摄氏度,细菌在这样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冷藏室的温度下,依然会很慢地繁殖,当把食物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时候,外边温度适宜,食品上的细菌又会很快地繁殖起来。
还有些细菌却嗜冷,如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长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这类细菌的食品,就会引起肠道疾病。
因此,用冰箱长期冻藏的食物,根本无法避免食物本身的腐败和污染,这也是为何进口冷链频繁出事的首要原因。
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最近检出新冠病毒的无论厄瓜多尔冻白虾还是巴西冻鸡翅等进口冷冻食品,其来源大多为南美洲,专家指出,这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
同时,低温冷冻给了病毒潜伏存活的可能。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以上的结论和原理,运用到即将到来的低温天气中也是同样成立的。
随着未来一段时间气温逐渐降低,细菌的确会进行短暂的“冬眠”,但这并不意味细菌会死亡或消失,低温的天气只是暂时让它们丧失了活性,等到春暖花开后它们会逐渐“苏醒”,恢复繁殖和生存的活性。
因此,冬季的抗菌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冰箱为例,将抗菌的技术与冰箱相融合,即可降低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有效阻止冰箱环境内细菌的滋生繁殖。
同样,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进行抗菌处理。为了家人的健康,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依然要提高警惕,避免生活中的有害细菌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