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这部电影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些关于印度教育的制度。印度的“高考”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考试。(印度的“高考”在当地称为JEE联合入学考试)
印度是12年学制,在12年级开始就要参加各门科目的会考,成绩将作为大学录取的参考之一,然后毕业时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类似于我们的高考。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我们高考成功了,等于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终于可以松口气,可是这个对于印度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是拿到参加大学考试的入场券,带着入场券继续参加各个大学自行安排的会考。如此比较下来,我们才发现,自己国家的高考还算仁慈的。
在印度,理工科和医科是非常吃香的专业,理工科和医科大学联盟都会各自组织一次联考,其中最牛的大学当属印度理工学院IIT,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帝国理工学院的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录取率只有2%不到。但如果考上了,而且顺利毕业,就预示着有钱途的工作以及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格,就像电影中毕业的同学炫耀自己的财富。
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学院,毕业后,就是一个阶层的飞跃。我们知道印度是有种姓制度传统(虽然现在印度政府是想消除这样的观念,但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种族阶级,不是那么快就消亡的)。制度将人分为5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越靠后,血统就越低贱,因此靠读书翻身是最简单,也是最辛苦的一条路。
从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额”比例,以便增加社会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提高到27%。此举引发了高种姓学生抗议逆向歧视,然而这项规定却坚持了下来,为的就是逐步消除这样的阶级观念。
=======================================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这部电影中,男主就是因为非常善于背诵圆周率而被大家所敬佩,这让我们有点难以理解,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有什么值得大肆炫耀的。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印度的教育,在印度大量的考题,包括理科,都是在考察书本上的记忆,大量的试题需要复述文字,因此很多学生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会崩溃,会自杀。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再来看《三傻大闹宝莱坞》,你会发现电影所带来的意义远比标题要深远许多。
故事发生在一群经历了地狱考试,而有幸被印度帝国理工学院录取的大一新生的身上,即使进入了这样的象牙塔,也需要经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考试才能顺利毕业,已经跑到这里了,难道放弃吗?
==很现实,但是也很残忍地开学训导课==
开学第一天,院长就告诉他们,生命就是为了竞争而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们能来到这个学校,那是因为你们将很多人的努力毁于一旦,才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你必须不停的向前跑,才不会被别人赶下去。
学习等于竞争,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对知识最原始的渴求之心排在哪里呢?
==兰彻,大一新生,这个象牙塔里的异类==
他热爱知识,喜欢学习,更加喜欢动脑筋,老师要他在课堂上给出机械装置的定义,他用自己简单的大白话解释,结果是0分。因为这题就是书本上的定义,必须一字不漏地给出标准答案。他不同寻常的解答,让很多老师头疼,也让人觉得他是个傻子。于是总被老师赶出教室,但是他会偷偷跑到其他正在上课的教室,在里面学习知识。
他爱打抱不平,乐于助人,用心去交换一个朋友的心,喜剧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但是就这样一个学生被认定为问题学生,坏学生。
一直到影片最后的结尾,这个孩子的身世都是一个巨大的彩蛋。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前面有介绍,对于印度低种姓的孩子来说,学习是改变自己,亲人以及后代命运的唯一跳板,考上这样的学校,顺利地拿到学位,不是自己的一个人的梦想,而是肩负了很重的责任。一个学期,笔试,口试,测验一共42场考试,还有项目需要跟进,本就沉重的学业负担,再加上令人窒息的竞争压力,很多人会受不了,一旦无法毕业,这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海,这是非常令人绝望的。于是有人求神,有人会吃所谓的帮助记忆的药品,而有的人会选择自杀。
电影中的乔伊就是他们村唯一一个大学生,还是未来的工程师,他身上肩负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但是临近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父亲住院,他耽误了作业和项目,这个在理工学院是不可原谅的失误,加上自己的项目毫无进展,无法毕业的压力让他窒息,这种感觉就像在深渊里不停的掉落,唯有沉沉的睡去才能解脱。
兰彻找到院长,说所有的报告都表明他是自杀身亡,但是报告上没有写这四年来他遭遇怎样的心理压力,如果伟大的工程师能发明一种仪器来测量心理压力的指数,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场持久的谋杀。
==心会脆弱,我们需要学会自己哄它==
拉朱与乔伊有着相似的经历,一个瘫痪在家的老爸,一个因为付不起嫁妆而无法出嫁的姐姐(在印度女人要想嫁给好人家,必须有丰厚的嫁妆,真的很奇葩),他读书就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的生活,因此他肩上的责任非常大。
因为学习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让他不堪重负。院长让他在朋友和学业之间做出选择,这样残酷的选择就像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他选择了跳楼。幸运的是,他被兰彻及时送到了医院,朋友日夜的守护,让这个在崩溃边缘的孩子拥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这段看得人热泪盈眶。
这次经历让这个从小自卑,内向的孩子变得洒脱,自信。原来一直成绩不好,不是自己笨,而是对知识恐惧。
我们的心很脆弱,如果你害怕,它会更害怕,你恐惧,它也会更恐惧。学习是为了给我们带来力量,而不是让我们学会惧怕和无底线的妥协。
==============
也许有人说这部电影确实不错,但是背景是印度,而不是中国,但是我依然觉得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中国和印度一样都是人口大国,很多时候,人口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适当的压力确实可以激发更强大的能力,但是这个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承受,我们为何逼迫孩子学习,其实更多的理由,就和电影里一样,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有孩子的,也有我们做父母的。
===========
知识是学到了,但是勇气,自信,热爱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应付与被动中消失殆尽,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能让人感到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