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中的时间和空间是经过处理的时间和空间,它不像传统的青春疼痛电影那样一气呵成地展开叙事,而是另辟蹊跷地采用了双线程的叙事方式。

电影七月与安生背后的故事(换你一个安生-评电影七月与安生)(1)

一、双线程

第一条线是现在,安生和家明在地铁偶遇,家明向安生问候七月,并提起七月在网上写的一本小说《七月与安生》。第二条线是过去的回忆片段。七月和安生是最好的朋友,从 13 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最后相互和解。影片层层剥笋式的叙述让观众深陷其中。

二、埋伏笔

影片刚开始时的旁白:“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安生和七月形影不离的三年,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们在书里读到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一辈子不会离开,但是安生说一辈子太长,她只想活到27岁。”这为影片后面安生和七月的性格互换埋下伏笔。

在山上的庙里,安生与七月的男朋友家明擦出了爱的火花,家明身上所佩戴的玉佩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影片开始时,七月和安生一起砸报警器的玻璃,犹豫不决的是安生,砸下去的是七月,这同样为后来两人的性格互换埋下了伏笔。

电影七月与安生背后的故事(换你一个安生-评电影七月与安生)(2)

三、人物的选择和刻画

《七月与安生》由周冬雨和马思纯主演。片中周冬雨诊释了多重身份,匿名作家、售楼小姐、酒吧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学生、幕后母亲等等。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恰到好处,既不矫揉造作也不生硬,有张有弛,拿捏得十分到位。例如,在餐厅的那一幕,安生为了省一瓶酒钱去向酒吧里的陌生人陪笑灌自己的酒,并兴冲冲地告诉七月自己的求生技能,想不到被七月反问一句“你不觉得自己这样很贱吗”。从刚开始的逞强到不快,再到强势与闺蜜产生争执,再到对闺蜜感到失望,接下来是最后一个人默默地流泪承受着一切的酸楚……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了几个情绪的变化,然而这几个情绪是如此的真挚,表情的衔接是如此的自然,演员的表J清和动作真实到让观众不曾环疑,戳中观众的泪点。

电影七月与安生背后的故事(换你一个安生-评电影七月与安生)(3)

马思纯的演技在本片中的爆发更为出人意料。其实内敛乖巧的七月更不好演,尤其是影片的后半段,七月得知安生和家明住在一起,压抑己久的情绪一次性地爆发出来,演绎得非常真实,使观众对这个命途多并的七月产生深深的同情。马思纯在卫生间的那场哭戏对于情感与力度以及不同情境不同方式的拿捏非常之精准,可以说马思纯对七月的演绎真的是展现了自己的演技巅峰。

四、结局的突转

从剧作叙事的角度来讲,本片故事结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结局的突转,或者说是结局的非预期性,即故事的结尾不是按照我们正常的思路结束的。一般电影结局的突转,往往是一些突发的冲突和事件。可是《七月与安生》结局的突转不是突发的冲突和事件。《七月与安生》结局的突转在于故事的结局有三种,导演能想出三种结局并把它完美地呈现出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三种结局尽管是突然发生,但是却有它的内在依据,它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表面上信手拈来,背后却有它内在的契机和依据。

电影七月与安生背后的故事(换你一个安生-评电影七月与安生)(4)

五、配乐和旁白

音乐是除镜头语言外最能营造气氛也最能奠定影片基调的表现手段。片中极具感染力的分分合合与人物心理状态相符合。影片在歌曲的选择上也有独到之处,片中离别的画面加上自始至终非常煽情的音乐让观众不禁潜然泪下。当安生选择出去漂泊时,响起的是许巍的《方向》,音乐中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安生现在的处境十分吻合,其实安生心里清楚她选择的方向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为了七月她愿意背井离乡,愿意牺牲自己的爱情成全七月,愿意自己一个人去外面独自漂泊承受一切的苦难。安生为七月所做的一切让观众不禁感到心疼,心疼安生那么的懂事,那么的珍惜自己和七月之间的友情,她爱七月胜过爱自己。

电影七月与安生背后的故事(换你一个安生-评电影七月与安生)(5)

六、转场技巧的巧妙应用

转场是一部电影客观存在的事实。就《七月和安生》来讲,由于影片中利用的是双线程,既有过去时空又有现在时空,影片中存在着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的镜头转场,因为时空不同,这些镜头的转场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而《七月与安生》的镜头转场既体现了两个时空的区别,同时又使两个时空衔接得非常的自然,如行云流水让观众感觉不到转场的存在。例如,影片中的第一次转场是通过安生写的《七月与安生》那本小说中的第一章,通过旁白读出书里的内容:“在十三岁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安生。”通过声音和画面(书里的内容,使镜头很自然地过渡到七月和安生十三岁那年。

这部电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很多人想变成七月,却把生活过成了安生;又有很多人想变成安生,却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七月。或许没有得到的就是我们心中认为最好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