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上提出的振兴资中鲶鱼规划,让投资者看到了商机现在大家都想来投资”7月27日,资中县水产渔政局副局长李东在办公室忙着整理该县的渔业发展材料最近一两个月,李东和局长赖强都成了大忙人,每隔几天,他们都要陪同意向投资者到乡镇考察水产养殖,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汉中市稻渔产业现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中市稻渔产业现状(如何擦亮资中鲶鱼)

汉中市稻渔产业现状

“县上提出的振兴资中鲶鱼规划,让投资者看到了商机。现在大家都想来投资。”7月27日,资中县水产渔政局副局长李东在办公室忙着整理该县的渔业发展材料。最近一两个月,李东和局长赖强都成了大忙人,每隔几天,他们都要陪同意向投资者到乡镇考察水产养殖。

在内江及其周边地区,说起鲶鱼,很多人都推荐资中鲶鱼。由于口感好、烹饪方式独特,资中鲶鱼一度被不少人所喜爱,也带动了当地鲶鱼产业迅猛发展。然而,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资中县的鲶鱼产业逐渐衰落,当地鲶鱼餐馆数量也随之锐减。对此,今年,资中县审定通过《资中鲶鱼品牌振兴策划暨概念性规划》,重塑鲶鱼品牌形象。

品牌式微

游不动的资中鲶鱼

7月27日,沿着成渝高速来到资中县的球溪高速收费站,路口处,数家鲶鱼餐馆老板都站在道路两旁揽客。虽然正值午饭时间,但餐馆内的客人却寥寥无几,“最近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个餐馆老板说。

据李东介绍,曾经,资中的鲶鱼很受外地人的欢迎。看到商机,不少当地人专门将鲶鱼餐馆开到当地的高速公路路口旁。尝到甜头后,他们又将这一经营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的高速路口、景区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几年,由资中人开设的鲶鱼餐馆数量锐减,品牌美誉度也远不及从前。

餐馆生意难做,也影响了当地的鲶鱼养殖产业。资中县球溪镇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刚对此很有感触。据张刚介绍,2010年时,合作社鲶鱼销售额为3000多万元,而现在销售额也只有几十万元。数据显示,2013年,资中县鲶鱼养殖面积为4000多亩,而目前这一数据仅为不到1000亩。

早在2009年,“资中鲶鱼”就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在手,资中鲶鱼产业为何会走“下坡路”?

李东分析,最大的原因是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目前水产种类多样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鲶鱼养殖环境较差。这些都影响了鲶鱼的消费需求。”此外,养殖成本更低的外地其他品种鲶鱼大量进入本土市场,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品牌振兴

打造鲶鱼全产业链

如何擦亮“资中鲶鱼”这一金字招牌?

近两年,资中县委县政府开始着手推进资中现代渔业发展,其中,振兴资中鲶鱼也在其中。今年5月4日,资中县召开了鲶鱼品牌振兴规划审定会,审定了《资中鲶鱼品牌振兴策划暨概念性规划》,振兴资中鲶鱼工作正式起航。7月初,资中县又与多家科研院校签订渔业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发展现代渔业,进一步延长渔业产业链,加快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为提高鲶鱼品质,资中县还大力推进鲶鱼的标准化养殖工作。在鱼溪镇双联村的“美丽渔村”响水滩,400亩资中鲶鱼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在高楼镇的原耕部落田园综合体内,负责人杨泽告诉记者,“标准化养殖基地正在选址。”

针对外地鲶鱼的冲击,资中县水产渔政局还联系上了重庆南方大口鲶原种场。“资中鲶鱼学名其实就叫南方大口鲶,引进原种场的鱼苗,可以让正宗的资中鲶鱼重新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餐饮业方面,今年3月,李东和县水产渔政局的同事还牵头建了一个微信交流群,“建群不到3天,500人的群就满了,成员大多是在外地开鲶鱼餐馆的资中人。”李东说,大家在群里的发言很踊跃,对当前遭遇的经营困境也很焦虑,期盼着能够重新把品牌做活做强。

此外,据赖强介绍,目前还准备制定育苗培育、水产养殖、餐饮标准、烹饪文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或行业规范,通过打造鲶鱼全产业链,把资中鲶鱼这一品牌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