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繁华何所依?

绮罗散尽人独立。

泪中有欢笑,

笑中有委屈,

别旧梦,向着光明 我往矣!

暖我是爱,还我勇气。

走出逆境靠自己。

人生苦短要努力,

不怕那几次三番从头做起。

暖我是爱,还我勇气。

走出逆境靠自己。

人生苦短要努力,

不怕那几次三番从头做起。

从头做起,是《上海一家人》的主题曲。听着歌,看着剧,细细地品,歌词与剧情真实而又贴切,积极富有正能量,不矫揉不做作,鼓舞人的士气,振奋人的精神。这是当下电视剧歌词很少能体现的。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1)

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告诉人们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不要回头,珍惜当下。再多的苦难都需要靠自己。不惧从头再来,坚持,努力,就会胜利。歌词里每一句在剧情里都能对应。

不同以往,也不同于当下的一些女性题材的电视剧。虽然,讲述的是女主角沈若男成长和命运波折的故事,这里面没有任何依附男性的狗血剧情,也没有任何的苏玛丽套路,平铺的手法,真情演绎普通老百姓的奋斗史。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2)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上海解放前夕,沈若男的母亲与别人跑了,沈川儿带着年仅6岁的女儿沈若男(朱晨迪)由乡下来到上海投奔亲友巧珍(曹翠芬)。在巧珍一家人的帮助下,沈川儿在上海找了一个做车夫的苦力工作。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女儿好的生活,好的教育,怎奈世事难料。意外一件接一件,沈川儿没能在大上海站稳脚跟,给女儿一个家,就带着满身的伤痛和对女儿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孤苦伶仃的沈若男被好心的巧珍一家人收养,且改名李若男。李家小孩的长幼顺序为阿祥(独长子)、若男(养女)、大妹(后卖给富人收养)、小妹、毛毛(幺女)。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3)

李阿祥,和若男的年龄相仿,是她的义兄之一。没有什么文化,勤奋老实本份。曾经是若男的未婚夫。李家比沈家的家庭环境稍微的好那么一点。也是住在“滚地龙”(棚户区)的底层赤贫穷人,穷小子的阿祥也仅仅只能在李若男卖豆浆的摊上,帮她出出体力,磨磨豆浆,经济上帮助不了若男,思想上也给不了若男任何的指点。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4)

赵正:小名“黑皮”,曾经闸北流浪儿的头儿,和另外一个孤儿赵义路见不平出手救了若男。男子气概十足的他,聪明,能吃苦,善良,勇敢又讲义气。是流浪儿中的孩子王。赵正是个急性子,有魄力又有能力,凭借他能吃苦的精神,跟着一位师傅学做生意,混得风声水起。先在银行工作,后来成为了政府参议员。拿今天的话来形容,他就是一个逆流而上的霸道总裁。在若男人生的四个男性友人中,是最为有能力的一位,也是对若男用情最深的一位。想尽一切可以想的办法,帮助若男在商界立足。虽然,若男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他。可关键时候,能在若男身边给予她帮助的也唯有赵正。从不计回报,一直默默守侯。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5)

赵义:小名“卷毛”。和赵正一起在闸北流浪儿中成长。拜师学艺后就音信全无。多年以后再次重逢早已不是小时候的模样。性格还是和从前一样,风趣幽默,只是彼此之间已无法回到昨日的那般亲近。赵正心系天下,心系老百姓,每次他出现在若男的生活里,都是来寻求若男的帮助,而他给不了若男任何的帮助,更给不了若男想要的那份真挚的爱。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6)

何志伟:富家少爷。在大学里就满怀抱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所学报效国家。怎奈有一个卖国求荣的父亲。大学毕业,毅然断绝父子关系去了重庆。何志伟是通过何母在家做旗袍认识的李若男。何母一直很欣赏李若男,希望能够和李若男合作。李若男了解何家的背景,婉言谢绝了。骄傲自负的何志伟站在男人对女人的喜爱角度来说,他是喜欢做为女人的沈若男的,可是他又无法忽视李若男这个老板的身份。他是唯一一直陪伴在李若男身边的未婚人士,最终他们结合了,可是后来的婚姻里也出现了各种矛盾。自命清高的何志伟给予不了李若男任何事业上的帮助,还得依靠李若男来养家。这深深地伤了他大男子的自尊心。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7)

这四位男士是李若男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朋友。可是李若男没有依附于他们任何人。她所有的苦难就像是这首歌词里唱的那样靠自己。曾经,赵正说要给予她帮助,李若男对他说:“和你在一起久了,我担心自己会太依赖你。”

李若男自被巧珍家收养以后,为了报恩,她拼命地努力赚钱。帮助养母巧珍给人洗衣服赚钱,在私塾老师童先生的呵护和帮助下如饥似渴的获取知识,拼命学习掌握谋生的本领,以超人的毅力和韧劲,接受生活的挑战。偶然的机会,若男拜了一位手艺极好却性格古怪的裁缝师傅。她不惧师傅的百般刁难,忍辱负重的坚持学习,7年的时间不仅学到了一身好本领,而且青出于蓝,给她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化经营开店,几经周折,反反复复,历尽了千辛万苦,在那个乱世时代的大上海有了一席之地。

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这句话用在李若男的身上再贴切不过。李若男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她脚踏实地的做事,孜孜不倦地学习。裁缝师傅刻薄她,也没轻言放弃,而且还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珠算、财会,还学简单的商务英语,又兼学中式与西式裁剪,就连结婚度蜜月她都没有忘了学习美国的潮流经验和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战乱时期,店铺无法正常经营的时候,她甚至向人请教做豆浆,开豆浆摊。这样大的格局和胸怀男儿都自愧不如。可以说,李若男就是当今我们所说的“终身学习“,脚踏实地,走实业的路线,没有资本论的运作,也没有投机倒把走捷径。一切都是靠自己。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8)

李若男是那个时代成功女性的代表。通过不断地价值观,生存问题的冲突,给予了很多人思考。人生既要谋生,也要谋爱。哪个先哪个后,主要看你自己对于人生的选择。你想要什么,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若男希望为李家人创造一份好的生活,为了报恩于李家,为了给李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所以她的前半生都是为了李家在付出,她努力地工作,努力地挣钱,努力地学习,努力地让自己强大。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她做到了,而且做得特别好。后半生她要为了自己做打算,所以她谋了一份爱。这份爱不是她最想要的,可是这份爱在当时的她看来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人生。有先后,有主次。靠自己,一切都可以。

最温暖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爱的陪伴 上海一家人暖我是爱(9)

这样写的意思不是煽动女性要独立而不去结婚。或者说让女性都去做女强人。而是想说女性完全可以做自己,不依附于任何人,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好。而不是像现代家庭婚姻里出现的那些场景,全职太太丧失了生存的能力,离开家庭不知道该如何生活。女孩必须嫁一个好的男人这辈子才会幸福,赚钱这种事情必须得依靠男人,女性做事情必须得依附于男人等等问题。只想表达的是,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什么时候,选择大于命运,这句话一定要相信。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上海一家人》三十年过去了,这部剧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回味的情节。草根成功的话题一直在继续。可是有深度有内涵的不多。像这部剧一样成熟的佳作少之又少。

用最简单的普通百姓生活来反映底层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这样的剧本希望以后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毕竟都是最最普通的百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