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与唯物,是哲学的两大派别哲学这么一提,好似很神秘其实它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么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了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怎么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心与唯物,是哲学的两大派别。哲学这么一提,好似很神秘。其实它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那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吧。

《尔雅》曰:哲,智也。而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说过,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哲学便以此分出来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当然,哲学史上也有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

然而,对于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要么是唯物主义,要么是唯心主义,绝对不会存在第三种派别。

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它们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

而唯心主义也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心外无物。

——王守仁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慧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

透过许多新奇的诡辩言辞和学究气十足的繁琐语句,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

——列宁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来看几篇哲学小故事吧 。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钱了。”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扯到衙门。判官问了欠债人为什么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判官又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清朝方飞鸿写的《广谈助》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家的岳母死了,全家准备前去祭奠,并请私塾先生撰写一篇祭文。私塾先生稀里糊涂,按照古书误抄了一篇祭岳父的文章,交给了东家。东家人看出了祭文的错误 责怪私塾先生太过马虎,但私塾先生固执地说:“古书上写的都是判定过的,怎么会错呢?只怕是他家死错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