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金贵古代的内衣有两个常见的称名:“衵”(nì)、“襗”(z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8k金和黄金看起来有什么区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8k金和黄金看起来有什么区别(黄金贵衵)

18k金和黄金看起来有什么区别

作者:黄金贵

古代的内衣有两个常见的称名:“衵”(nì)、“襗”(zé)。

《广韵·入质》:“衵,妇人近身衣。”即女人穿的贴身内衣。《左传·宣公九年》载录:“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的“衵”,陆德明释文:“妇人近身内衣也。”引申为一般内衣。《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

“衵”,为什么指妇人内衣呢?《说文·衣部》说:“衵,日日所常衣,从衣从日,日亦声。”此“日”许慎定“衵”是形声兼会意很正确,但将“日”作日月义,再引申为常义,因常穿而表内衣,这样解释有些迂曲。“衵”之“日”当通“尼”。《说文》“”字下引《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周礼·考工记》:“凡昵之类不能方。”郑玄注引杜子春云:“樴读为‘不义不昵’之昵。”“”或作“黏”“”。可见“日”“尼”二声可互通。故“衵”之日声实从尼声取义,指黏附之衣,即亲身内衣。至于用于女人,这或是因《左传·宣公九年》“衷其衵服”的事例的影响,本来这个字从构意看,显不出是专用于女人。

“襗”,又作“泽”,指贴身长衣,《广雅·释器》:“襗,长襦也。”《诗·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笺作“襗”。汉班固《窦将军北征颂》:“劳不御舆,寒不施襗。”古人穿衣,最里穿襗,次穿袍,袍外有中衣,必要时外再加礼服。“襗” 作内衣,显然是取义于“泽”。泽是湖泊,引申为雨泽、光泽,又可引申为污泽。由于常为污所浸润,故称为“襗”, 或迳作“泽”,“与子同泽”句郑玄笺:“泽、亵衣,近污垢。”容易为污水浸污的衣服,当然就是贴身的内衣了。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