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中过盲盒的毒
小印也曾是个高贵路人
也曾目不斜视地走过盲盒区
不过人啊,总是离不开真香定律
也就此,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潮流玩具
NO.1
潮玩,到底多狂热?
我们都说小孩子离不开玩具,殊不知成年人对于玩具的狂热更胜一筹。
成年人,到底有多狂热?
KAWS的联名款被一抢而空,作品《THE KAWSALBUM》刷新过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泡泡玛特净利润倍增,创下销售奇迹。
一类是原生艺术玩具,一类是盲盒公仔。前者限量价高门槛高,后者采取“盲盒”模式,平价不限量,抽盲盒一时爽,一直抽一直爽。
这就让潮玩领域,高端的天价出圈,中低端的流量破圈。
潮玩自身的魅力何在?
我们可以先来观察一下这类热衷潮玩的群体。调查显示,80后、90后和00后是当前潮玩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了解、热衷于潮文化,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
同时,他们在消费时也更关注体验感的获得,注重潮玩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盲盒公仔就能揣在兜里,摆在电脑桌上,工作摸鱼的时候顺带摸一把玩具,外出时带着娃满世界打卡,分享到朋友圈、微博里,大声表白。
有人说,看到SML的小人,像极了内心总是坐着发呆的自己,每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就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放空自己。
这些就是给成年人的玩具——潮玩,全称“潮流玩具”,也被称为艺术玩具(Art Toy)或设计师玩具(Designer Toy)。
不同于大众印象中的儿童玩具,潮玩标榜着“not kids play”,这是专属于成人的玩具。
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
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并非如此。虽说是玩具,但潮玩的可玩性却不强。相比之下,潮玩更侧重于设计、制造工艺、文化等附加属性。
潮玩出圈了,误解也多了起来。一群人站在圈外围观,一群人则望着自己珍藏的各类模型、手办,怀疑人生:我这到底是在圈内还是圈外?
从严格意义上讲,潮玩不等于手办。
手办,是以还原知名IP形象为主的玩具。比如变形金刚、哆啦A梦、奥特曼等系列玩具。
而潮玩,则是基于设计师的个人灵感,生活中的人或物、甚至情感,都能成为创作的原型。
如今泡泡玛特的顶流Molly,是个金发碧眼的噘嘴小女孩,其灵感就来源于设计师Kenny Wong的一次活动经历。在活动中,Kenny遇到了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姑娘,金发微卷,瞪着大眼,嘟着嘴,专注地看他作画。
Kenny瞬间被击中了,Molly随之诞生。
强烈的设计感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是潮玩有别于传统玩具的另一特征。
比如KAWS以“X”式的眼睛,骷髅式的头闻名。
BE@RBRICK,又称Bearbrick、B熊或“积木熊”,其外形始终保持“熊”的模样,皮囊单一,灵魂却十分有趣。
这些背后的设计者,将玩具作为载体,把大胆的艺术理念和天马行空的想法融进艺术创作中,赋予玩具更多的潮流元素、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而在个性纷繁的潮玩中,能博出位的,除流行外,全靠眼缘。
而眼缘是一门玄学。
潮玩堆里,有萌系、治愈系的,也有朋克、嘻哈、带有反叛精神的;有黑暗诡异的,也有诙谐搞笑的。那些合乎眼缘的,何尝不是合乎性格的呢。
这虽不至于一眼万年,却很可能一眼万元。
NO.2
潮玩,大ip不香了吗?
其实发展到现在,潮流玩具还没形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
一般认为,这由设计师、艺术家设计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玩具。代表玩具类型有原生艺术玩具、盲盒公仔等,尺寸由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潮玩的概念发源于日本与香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就有潮玩工作室和设计师的出现,但多是基于已有的IP进行创作。
90年代末,香港潮流玩具教父“Michael Lau”以现实人物为原型,结合流行的嘻哈文化,创作了漫画《Gardener》,其中的漫画人物被制成系列人偶出售,引起巨大反响。
21世纪初,潮玩概念与美国、日本当地的文化充分融合,一些潮玩品牌开始涌现。流行文化之风席卷内地,随着泡泡玛特、19八3等潮玩公司的建立,内地市场开始与国外接轨。
2016年起,潮玩迎来破圈时代。潮玩的盲盒玩法直接将潮玩推进大众视野。
在潮玩上,玩友们都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满足。
满足好奇、陪伴、社交的需求,甚至填补了当年小浣熊干脆面挖下的收集坑。
但这些,其他玩具也能满足。
有故事的手办销售下降,而没故事的潮玩却在疯抢。
现在大IP都不香了吗?
显然,潮玩的背后,没有内容、动漫、电影,没有900多集的海贼王和柯南的情感积累,有的仅仅是艺术家、设计师。但问题是,哪怕对潮玩的背景知识为0,也不影响购买欲。
这其中,是时间在“作祟”。
如今都在调侃,这届网友不行,一个个都是“互联网记忆”。
不可否认,与互联网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太快有关。这年头,新世界的打开都需要1.5倍速。《青春有你》还没点开,那头浪姐已经要成团了。
在这个时代,最难的不是入坑,是劝人入坑。对那些没看过的人,连打开78集的知否都需要勇气,更何况海贼王。
这样,对于IP的衍生周边,受众就相对固定。然而,潮玩却没有顾虑。
每个潮流玩具,只提供一个简单有趣的直观感受,好看/不好看。在碎片化时间的魔爪下,人们已经养成短时间内判断喜好的习惯。
一旦萌生喜爱之意,买它。反之,当玩具触及了你的知识盲区,纠结完,扭头就走。
同时,有故事的手办,削弱了代入感。
现代人的价值观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不希望自己成为谁,也不需要谁被代表。亚古兽能自己进化,小魔仙能自己变身。
反而看到抱紧膝盖,耷拉脑袋的黏黏怪物,像是看到丧丧的自己。
形式由玩具给出,内容交由自己。
这些摆在窗台、柜子、电脑桌上的玩具,将成为陪伴你最久的物件,成为最有价值的IP。
NO.3在交“智商税”?
最近,盲盒的热度有所下降。
一些出坑贴也被翻了出来。平民窟女孩,一旦萌上了塑料小人,离下水道女孩也就不远了。
不少人认为,这不就是笔“智商税”吗?潮玩不就换着颜色圈钱吗?各种营销手段一起上,就等着割韭菜。
不可否认,在消费时,分清快乐还是冲动很重要。
潮玩圈里,有种行为,叫“端盒”。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整个大盒全部端走,这是为了能抽到喜欢的款式或是隐藏款(数量少、抽到概率小)。
有习惯性端盒的玩友声称,“一盒有8个兄弟姐妹,怎么忍心拆散他们,一家人必须整整齐齐的。”
在外人眼中,这可能至少交了双份的“智商税”;若再仔细揣摩一下他的表达,就能发现,这可能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潮玩爱好者,能在潮玩上看到属于他们的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个性。
“我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我在收藏我的童年!”
玩友们的收藏执念,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态度、有趣的消费体验,甚至是向童年的一种致敬。
有学者认为,玩具的精神价值,很大程度上成为童年与成长体验的映射与载体。艺术玩具对于成年人来说,体现出精神“治愈”的功能。
如此,对于一些人来说,倒不必因为自己对潮玩无感甚至觉得幼稚,而否定别人的品位。
如果是为快乐而理性消费,切莫拿“智商税”来一概而论。
阅读更多↓
收集101朵浮云,用镜头和画笔感受云卷云舒
养娃娃花几十万?BJD娃圈人为何如此狂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