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滋味

立春,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一年四季由此开启。“民以食为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对于热情的沈阳人来说,自然免不了要大吃一顿。

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等,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南方流行吃春卷,北方则流行吃春饼,南北同吃的一种食物就是萝卜,因其味辣,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北方人对面食情有独钟,将面食做成了各式花样、口味独特,立春吃的春饼更是每家必备的一道面食。春饼的配菜多以豆芽为主,春到发芽图个吉利,还有人喜欢配素炒土豆丝、韭菜鸡蛋、京酱肉丝等。当然,春饼的最佳搭档还是东北的“明星菜”——酸菜粉,爽口酸菜搭配粉条酸爽开胃,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饼卷一切”。

立春你应该这样迎接春天(一城风物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1)

烙春饼的面很有讲究,将烧得滚烫的开水晾上几分钟,待水温稍微降低一些后开始和面,面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1。和好面后要“醒”一段时间,然后将揉搓好的面团分成若干个大小均等的饼坯,2个饼坯之间刷上食用油,不然烙好的饼会粘在一起。摞在一起后,将饼坯擀成薄薄的圆饼。由于饼很薄,烙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过大过小都不行。烙好的春饼最好叠放在容器里,上面盖上干净的湿布,这样的饼更加柔软有嚼头。把烙好的饼分层揭开,放上自己喜欢吃的配菜,卷起来就可以开吃了。配菜可以根据家人的喜好随意组合,也可以在卷饼里佐以葱丝、黄瓜丝等。卷春饼也有说头,卷出来的饼要直挺圆整,松紧适中,始终不散,一口咬下去齿颊留香,回味悠长。

如今,愿意自己动手烙春饼的越来越少,于是沈阳的春饼店开始遍地开花。满园薄春饼、郭大侠春饼、老好吃春饼、幺饼二月二烤鸭春饼……无论是开在商场里,还是小路上,这些春饼店到了立春这一日,都人声鼎沸,一桌难求。那些不爱去饭馆凑热闹,又懒得自己动手烙饼,却还想赶时令的人儿,又促成了春饼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线上选购半成品春饼。将半成品春饼买回家后,只需用蒸锅或平底锅加热一下,再炒个豆芽、韭菜,节气的氛围就拉满了。

据说春饼在东晋时代就有,人们在立春这天,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称之为“春盘”,加上精美的蔬菜一起食用。唐宋时期,诗人们还留下了“春日春盘细生菜”“春日春盘节物新”等诗句。民国时期,鲁迅先生更是喜食春饼,曾跟友人形容其是“传统小吃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食物”。

立春日吃春饼是传统习俗,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全家人围坐一起,饼香菜美,其乐融融。


立春问典 惕涉春冰

——典籍里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沈阳文史馆研究员邓永久藏品中有一部《七十二候印谱》,印谱系明清之际著名印人何震(雪渔)所刻,原谱传世甚少。该谱盛于锦缎函套,前有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书法家、学者李仲元先生题签。邓永久在收纳印谱的纸袋上标注了“传家”字样并加了编号。2月1日,邓永久说,这套印谱能通过《沈阳日报》的“一城风物”中华二十四节气报道传播给公众,为大家所欣赏,更有价值。

学者、作家,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初国卿介绍,《尚书·尧典》记有四季中鸟兽交配和皮毛稀丰现象。《吕氏春秋》中正式出现“二分二至”“四立”八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卷三《天文》,第一次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名称和确定方法。《礼记·月令》中有二十四节气记载。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制定《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写入历法。中国最早综合天文、气象、物候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记载,见于公元前二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明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立春你应该这样迎接春天(一城风物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2)

今年农历有384天,不仅是闰二月,还是双立春,即有两个立春节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是我国纪年历法中一种独特现象。

七十二候的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大寒后十五日,斗指艮,为立春。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二候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三候鱼陟负冰,陟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此时春气还弱。

七十二候的起源早,对农事活动有指导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有不准确、不科学成分,但对于了解古代气候及其变迁,仍有价值。

《尚书·周书·君牙》说: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意思是心里的忧虑危惧,就像踩着虎尾和走着春天的冰。清乾隆帝诗作《春冰》中写:独予惕若春冰涉,图易思艰志不违。乾隆皇帝在提醒我们:立春了,沈阳的冰开化了,必须警惕,坚决不能上去走了。


月令沈阳七十二候咏(之一)

□ 初国卿

立春初候 东风解冻

东风腊后送初春,沈水冰开却冻人。

阳气斗升标岁始,万泉垂柳泛青筠。

立春二候 蛰虫始振

春来荣谢递相催,紫陌红尘仁气回。

昭动蛰虫萌草下,巨流河畔待惊雷。

立春三候 鱼陟负冰

水中已见鱼浮冰,残雪陂堤绕瘦藤。

澹碧一泓光鉴弱,卧龙湖上散渔灯。


春意萌动 万物复苏

——解码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立春”。距离大寒节气过去了15天,太阳在黄道面上走了15度,2月4日10∶33,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春。近日,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 市气象服务中心编导贺铮,为我们科普这一节气。

“正如词人辛弃疾所描述的那样,即便是在江南,也是余寒未尽,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 ”贺铮介绍,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立春节气期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处在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但寒冬已尽,春意萌动,万物渐次复苏,都做好了“迎春”的准备。

立春你应该这样迎接春天(一城风物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3)

贺铮表示,在统计了常年省会级城市立春节气与大寒节气的平均气温之差后发现,立春节气里升温幅度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东北地区的沈阳、哈尔滨、长春升温幅度都达到了3.6℃,并列升温排行榜第一名。呼和浩特和石家庄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在气候学中,春天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当平均气温上升到10℃时,在物相上即为冬季结束,春季开始。按照这个标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春季多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而沈阳地区通常在4月下旬入春。

贺铮说,进入立春节气,尽管天气仍旧寒冷,但养生方面却与冬季有了些许不同。首先,立春之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饮食要偏向辛、甘、微温的食物,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其次,立春之后,为了适应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最后,立春节气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天气好的时候抓住机会逐渐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立春你应该这样迎接春天(一城风物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4)

《立春》边款 赵立新作品

春到人间草木知

——甲骨文印立春及《立春偶成》

立春,乃一岁之首,东风送暖,草木萌动。取甲骨文创作白文印“立春”,拟春天美好可爱之态,印面设计神似踏春游人欣赏着春风里萌发的草芽,传递生机勃勃、活泼灵动之感。用刀简单爽利,又不故作雕琢,表现不加修饰的“立春”自然之美。印石采用辽阳彩冻石,有一点冰雪融化之境,并刻宋张轼《立春偶成》诗于边款一则: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春风一夜寒冬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我们熬过了疫情的寒冬,终于迎来了风暖花开的春天。踏青,看海,旅行,访友……日子复归如常,立春时节,仿佛已经看到了和风细柳绿波岸,人面桃花相映红,人来人往,一片欢腾雀跃,一派生机盎然。任凭寒冬漫长,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憧憬希望,感受春天萌发的力量。

赵立新(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立春你应该这样迎接春天(一城风物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5)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赵威 徐佳婷 王若若采写

摄影:张文魁 视频:徐小凌 贺天榆 李禹墨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