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人和门的老城墙保存较好
正在修缮中的太平门现状
通远门前的雕塑反映了张献忠攻重庆
东水门现状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日前,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和重庆卫视热播的“重庆造”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引起大家关注。当时重庆城面积不大,为何却布局十七座城门?十七座城门现在还剩几座?记者再次探访十七座重庆老城门剩余的四座,揭秘城门的故事。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毕克勤 摄影报道
【东水门】
曾经商贾云集
《城门几丈高》第一集播放接近4分钟的时候,讲到的第一座城门就是至今还存的东水门。
“我们结束了长途航行,将船停在城市东门脚下,迅速登上陡直的石头阶梯,进了城门……”这是1883年4月7日,立德乐日记里讲到的东水门。站在东水门外的石梯坎上,《水煮重庆》作者司马青衫说,当年立德乐就是经过这样一个梯坎,进入我们城里面的。
东水门是重庆古城正东的大门,城楼依山而建,城门斜向而开。老照片上的东水门城门上曾经的门楼非常壮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城门外,一坡长长的石梯坎直抵江边。这就是东水门曾经的原貌。
东水门内不远就是湖广会馆,明清时重庆城内有八大会馆,这一带就集中了三所。会馆里客商往来,所以东水门曾商贾云集,十分热闹。
此外,东水门是过往南岸的主要渡口,是通往云贵的要津。从这里进城,可以直接到道台衙门。往西走一点,就是重庆府、巴县衙门,办事方便。同时,各省来的客货船,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满载“苏货”的船多在东水门外停靠。这些“苏货”大量运来,也使东水门内商贾云集,各种字号、货栈林立。
现状:东水门现存城门宽3.2米、高5米、厚6.7米,属石券顶城门洞,附近有200米的石城墙一段,高约6米。条石城垛及门大体如旧,为单门,门洞呈拱形,门额上的“东水门”三字已风化。
【通远门】
最为重庆人熟悉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这是歌谣里面唱到的通远门。今天还屹立在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一带的通远门,在《城门几丈高》第二集中出镜率比较高。由于紧邻解放碑,处于交通要道上,通远门也最为重庆人熟悉。
在两江交汇之地,通远门是一道陆路城门,出通远门经观音岩、纯阳洞、两路口、鹅岭、佛图关等古道通往成都。沿途荒草丛生,坟墓累累,城内百姓死亡之后都经此抬出埋葬。无论阴阳此门皆是通往远方之路,故名“通远”。所以,也有锣鼓响,看埋死人的谚语。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远门历来都为重庆城的军事要塞,主城门上书“克壮千秋”四字。此门作为全城唯一的陆路关隘,破通远门,则主城危矣。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由此攻破,占领重庆。现在,通远门城墙下的人物雕塑即还原了这一历史。
现状:通远门很雄伟,除了城门所在的位置在重庆城内很高,有居高临下之感外。其城门高达5.33米、宽3.5米、厚7.41米。不过,城门上原有重檐歇山顶门楼现已不存,原筑有瓮城,因年代久远现已不见踪影。
【太平门】
曾经的“第一门”
太平门是现仅存的四座城门中发现得最晚一座。据公开报道,2013年7月,太平门在一次工地施工中重见天日。
太平门高达4.9米、宽4.4米,在重庆目前保存下来的城门门洞中,太平门的门洞也算是比较大的,而且还有瓮城。除了军事作用,太平门紧邻政治中心重庆府、巴县衙门,经济中心白象街等,堪称记录重庆城市演变的“历史化石”。
处于重庆府署所在地的太平门,因其是整座城市的政治中心,自宋末定位后,便一直没有变动过。因此,重庆的城门按过去的数法是以太平为首,依序按反时针方向绕城一周。所以,太平门还有“第一门”之称。
太平门内有老鼓楼,上设更鼓,下通巴县衙门。当年响彻全城的楼鼓声,至今还在老一辈人的耳畔回响,所以城门歌谣唱到: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极准。
现状:记者在现场探访中发现,太平门周围目前仍有施工围挡和脚手架,周边一带是正在打造的白象街传统风貌区。目前,太平门正在修缮之中。
【人和门】
四门中唯一的闭门
十七座重庆老城门剩余的四座中,人和门是唯一的闭门,而且,人和门和太平门是两道相邻的城门,该段城垣90%保存完好,其中包括残长约545米的城墙。今年,我市公布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渝中区望龙门街道的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垣入选。
和通远门、太平门比起来,人和门门洞很小。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中,闭门一般不开,但有城门形态,比如发现人和门时,里面不断有大股大股的水流出,直通水泥下水管道。所以,人和门更多的就是排水功能。
“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门格局在明代戴鼎第四次筑城时形成的,按照当时重庆城的规模,其实不需要设那么多城门。八座闭门的存在只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构筑的,以示“金城汤地”的含义。
现状: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人和门所在是一个小型的城墙遗址公园,人和门门洞由条石封堵。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现人和门以前,人和门城墙下和城门洞上全是民房,2009年文物调查发现并登录了裸露在外的城墙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