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是书法创作一个要点。
凡是写书法或者爱好画画的人,都习惯在完笔之后在后面加上落款以作标记或是纪念。
但很多朋友在章法和准确性方面容易出现纰漏,尤其表现在落款内容硬伤颇多。
如用月份记时法,其中就讲究很多,特别是有许许多多的别称需要弄清楚。
所以今天不妨来说说一年十二个月的常见落款雅称,非常实用!
一月
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二 月
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
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
四月
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五月
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六月
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七月
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
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
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
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九月
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
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十月
孟冬、亥月、阳月、应钟、初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一月
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十二月
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