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网上一些人写文章或发表议论说,赵云官品低、不受重用,只是一个很普通、很一般的“杂号将军”、甚至就只是一个保镖;对此,笔者不以为然,有话要说——

根据《三国志》及《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赵云从公元200年左右正式跟随刘备以来,虽然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不算高、排名也偏后,但职权却较大;且一直受到了刘备、包括后来继位的刘禅及主持朝政的诸葛丞相之重用;其将军职级虽不像黄忠、魏延等人“乘电梯”式地被快速提升,但也在一步步地“走楼梯”式地被升迁。

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后,赵云因救幼主刘禅有功,而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承担随侍主公身边参赞军机、并统率亲兵的重任。公元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派赵云平定荆南桂阳郡,又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领桂阳太守(当时刘备也仅占领4个半郡)。

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原因(赵云虽位不高但权重)(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211年,刘备以庞统为军师,亲率黄忠、魏延等将领及一万军士,以帮助刘璋攻打张鲁为名,西进益州;留关、张、诸葛亮及赵云守荆州,其中“以云严重”,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主要负责荆州大本营的守卫、尤其是安保及内务工作。

公元213年,刘备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入川帮助攻占益州。在江州分兵后,赵云独自率领一军,攻取了川南的江阳及犍为二郡,之后与刘、张、诸葛会师于成都。公元214年,刘备升迁赵云为翊军将军,承担代主帅(主公)统领中军之重责。

公元219年,赵云参加汉中战役。在汉水之战中,赵云为救黄忠及张著等人,亲率数十骑、以少胜多;并摆出“空营计”后击退并大败曹军——刘备称之为“一身是胆”。笔者认为,赵云的征南将军即可能是因此功被刘备升迁的。既便此时未被升迁,在当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或至少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时,赵云无论如何也会被刘备升迁的吧!

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原因(赵云虽位不高但权重)(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220年,尚书令兼护军将军法正病逝后,刘备应当即任命赵云为中护军,接替法正统领禁军并承担选拔中、下级军官的组织、人事大权(护军将军为中护军中资深者)。

网上有好些人,都认为赵云的征南将军及中护军是刘禅继位后升迁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因为:一是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赵云部分记载: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对这个“为”应当理解为“作为”、而不应当是“提升”;在建兴元年,刘禅継位后的半年多时间内(刘备当年四月驾崩,刘禅五月即继位),也不可能两次提升赵云,故征南将军、中护军这两个职位应当是刘备生前提升的!二是,据《华阳国志》〈蜀后主志〉记载:建兴元年五月,刘禅继位后,即封中护军赵云等人亭侯,由此也说明,中护军一职非刘后主所任,而是刘先主刘备生前即已任命的;当然,赵云任中护军、由翊军将军升迁征南将军的具体时间无从查考,个人倾向于在汉中之战中以少胜多、杀退曹军立功之后,或在刘备称王或称帝时升征南,公元220年法正死后任中护军;但不管如何,在刘备生前,赵云的职位也是在不断升迁的。当然与黄忠、魏延相比,赵云确实是提拔得慢了点。黄忠在汉中之战后才是征西将军,没过多久,刘备称汉中王,即升迁其为后将军;魏延在汉中之战后,被刘备由牙门将军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并镇守汉中,两年后刘备称帝时又升迁为了镇北将军,从将军品级上已高于赵云。但在建兴元年刘禅继位后,赵云则升迁为了镇东将军,与魏延同为四镇之列;且根据史料分析,赵云在建兴元年应当是被刘禅封赐为了永昌亭侯,而非都亭侯,魏延、吴壹等人才是被赐为都亭侯,由此则说明赵云已高于魏、吴等人;其当时在蜀汉文武大员中的名义地位仅次于乡侯诸葛丞相,都乡候、中都护李严,都乡侯、中军师刘琰;而刘琰并不掌握军政实权,李严于建兴前期又先后在永安及江州镇守;如赵云同志当时以镇东将军之名、之级长期担任中护军这一要职、统领禁军并负责中下级军官选拔的话,那可以说在当时——从实际地位、实际权力到影响力上都仅次于诸葛亮了!

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原因(赵云虽位不高但权重)(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即以镇东将军赵云为主将、与邓芝二人率偏师对战曹魏大将曹真。据《三国志 关张马黄赵传》赵云部分记载: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因此伇失利,赵云被贬为了镇军将军,不久后病逝;而诸葛亮,因第一次北伐失利也自请降贬三级、以右将军行丞相事,一年后恢复原职级。由此,笔者猜想,如果赵云还在,也一定会恢复镇东将军的原任职级的;如再多活几年,则被刘禅和诸葛亮升迁至“四方将军”或更高级别,也不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