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来源于《晚间800》

记者:丁越

原创发布禁止转载

4月9日,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遗产纠纷案,围绕着鹰潭市防腐厂的一户两室一厅的房子,今年72岁的方慧敏被已故丈夫谢向北的三个兄弟姐妹告上了法庭。

庭审过程中,弟弟和嫂子两方针锋相对,亲情在此刻已经支离破碎。方慧敏说,所有的事情都得从这一间老房子开始说起。这间老房子是和丈夫谢向北结婚之后,用自己的工龄购买的他们俩所在单位鹰潭防腐厂的房改房。丈夫谢向北在2008年去世之后,他的姐姐、妹妹和弟弟就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搬空了。此后,这套房子就一直空置着,自己跟着大儿子在上海居住。

瞒着丈夫立遗嘱把房子给女儿(丈夫去世后家里被搬空)(1)

说到房子,说到谢向北,方慧敏说自己有一肚子的委屈。据了解,方慧敏曾经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前夫长期的家暴,让她实在无法忍受,忍痛割舍下两个儿子和前夫离了婚。但遇到谢向北之后,这个大龄的未婚青年,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谢向北承诺,他会把方慧敏的两个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看待,这让方慧敏十分感动。同是上海知青的他们心意相投,很快结了婚。按理说,房子是夫妻俩婚后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谢向北过世之后,上无父母,下无子女,房子理应由妻子方慧敏继承。那么,谢向北的兄弟姐妹又为何要和方慧敏来争这套房子呢?

瞒着丈夫立遗嘱把房子给女儿(丈夫去世后家里被搬空)(2)

原告之一谢经建表示,早在2008年10月6日,哥哥谢向北就已经立下遗嘱。遗嘱中写明,谢向北去世后,名下全部财产由他的姐姐谢来、妹妹谢卫平和弟弟谢经建三个人继承,其他人不得干涉。在方慧敏看来,他们夫妻感情深厚,谢向北两次生病开刀住院期间,都是她在精心照顾。她根本就不曾想过,丈夫会瞒着她立遗嘱。这份见证遗嘱是谢向北在弥留之际立下的,但在方慧敏看来,这绝对不是丈夫的真实想法。 围绕着这一份见证遗嘱,双方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也成为了这场庭审最大的焦点。

弟弟谢经建表示,哥哥谢向北生病期间,都是兄弟姐妹轮流陪护,而方慧敏白天跳舞晚上睡觉,哥哥夜间需要护理时无人应答,尿湿床垫多次,被护士责怪,多次流泪。哥哥在上海两次开刀出院,都没有去方慧敏那里住,而是选择了住在妹妹谢卫平家里,还说害怕方慧敏。方慧敏极力反驳,并表示自己一直在医院照看丈夫,做到了妻子的责任,只是有时候跟姐姐轮换照看。

瞒着丈夫立遗嘱把房子给女儿(丈夫去世后家里被搬空)(3)

针对方慧敏是否尽到作为妻子的责任,对谢向北进行妥善地照料,双方发生了争执。原告特别指出,方慧敏和谢向北在谢向北生病之前,两地分居长达八年,显然这段感情已经名存实亡。而在方慧敏这儿,却有不一样的说法。方慧敏说,自己父母因为心疼她远在江西,在上海留了一户很小面积的房产给她。所以当母亲生病之后,她便主动向哥哥姐姐们提出由她来照顾父母双亲,这也是为了让哥哥姐姐们心理上能更平衡一些。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两地分居,方慧敏表示她也是迫于无奈。

方慧敏告诉记者,因为和谢向北在结婚之前就有约定,谢向北的收入他自己存着,以便日后一起在上海购房回去养老,所以他们在经济上一直是独立的。而大儿子在上高中的时候投奔了自己,作为母亲她也不能不管。特别是儿子上大学之后,她的负担越来越重,留在上海照顾双亲外加打工赚钱,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但是方慧敏表示,自打2001年丈夫谢向北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她都是全心全意地在照顾丈夫。丈夫身体恢复之后,她选择了回上海继续打工赚钱,这也是为了能够多存一点养老钱。当2008年丈夫的身体再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在他身边照顾的还是自己。只不过中间有一段时间,是谢向北的兄弟姐妹不让她照顾。

瞒着丈夫立遗嘱把房子给女儿(丈夫去世后家里被搬空)(4)

双方的说法大相径庭,各执一词。在鹰潭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在防腐厂找到了社区的理事长。社区理事长高陈联表示,方慧敏不可能不照顾丈夫谢向北。方慧敏还在上海时,谢向北的兄弟姐妹就把家里的东西搬空,他认为这一点稍微做得有些过分。

如今的鹰潭防腐厂住宅区迎来了棚户区改造,方慧敏和谢向北的这套房子也被列入了拆迁的范围。按照鹰潭市房屋征收补偿协议,这套老宅的补偿费为563474元。如果按照谢向北的这份遗嘱,5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费,方慧敏只能拿走一半。作为谢向北的妻子,方慧敏始终认定这个见证遗嘱不是谢向北的真实想法。这份见证遗嘱是否合法有效,3月24日,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组织了一场网上质证。

通过质证笔录,见证律师顾文德表示,当时谢向北的思维是清晰的。李丽琴庭长表示,类似于这样的律师见证遗嘱引起纠纷的案子,是她经手的第一起。而对于这份见证遗嘱是否合法合规,方慧敏的代理律师认为,这份见证遗嘱十分草率,根本没有充足的证明材料。

瞒着丈夫立遗嘱把房子给女儿(丈夫去世后家里被搬空)(5)

双方针对方慧敏是不是尽到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遗嘱是不是谢向北的真实意思表示,以及这份见证遗嘱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展开了争论。而鉴于这是一起关乎亲情的遗产纠纷,庭长在庭审的后半程主张双方能够进行调解。庭审结束之前,双方当事人表示愿意接受调解。这段隔阂了十几年的亲情,终于因为这场庭审有了新的转机。

以消除对抗为出发点,以亲情和情感为纽带,把心理疏导作为重要途径,是这场庭审的主要方式。现如今,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不能够简单地用分清是非的方式方法进行审判,这场因为遗嘱、因为拆迁款而引起的纠纷,暴露出的是亲人之间沟通的欠缺,希望他们能够更理性更包容地去沟通和对话,平和地解决纠纷,修复亲情的裂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