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是检验检测机构体系运行中

涉及内容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项工作

很多朋友都为其烦恼

本周小编继续和大家聊内审

将内审所有相关内容按流程进行拆解逐一介绍

今天开启第三步

内审和管理评审时间间隔(内审系列之首次会议及现场审核)(1)

内审实施流程(下图所示)

内审和管理评审时间间隔(内审系列之首次会议及现场审核)(2)

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内容

(1)与会者签到;

(2)宣读内审通知和计划(需要时,澄清其中不明确之处);

(3)介绍内审组成员和分工,落实内部资源(办公场所、陪同人员);

(4)简要介绍审核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5)介绍不符合项的判定及结果判定的方法;

(6)申明内审原则,明确目的、范围、依据、方法;

(7)建立内审组与受审方的正式联系;

(8)提出并落实审核的有关要求,澄清并协调有关审核问题;

(9)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

Ps:首次会议需要注意的点

(1)参加人员:内审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共同参加。

(2)首次会议时间:宜控制在30分钟以内,由内审组长主持。

(3)应说明,内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各部门应正确对待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对事不对人,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4)形成的记录:首次会议签到记录和会议记录。

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流程

(1)向受审核者说明内审宗旨:受审核部门对内审员的到来往往会紧张,难以保持正常心理状态。因此,要向他们说明,内审以改进为目的,即使发现不符合也不是针对个人;

(2)根据检查表进行内审,根据检查方法实施审核;

(3)收集客观审核证据,填写内审检查表:运用各种审核方法(提问、倾听、查阅、观察、记录)和技巧,寻找客观证据,具体的审核内容应按编制好的内审检查表进行。把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完整记入“内审检查表”,通过与审核标准对照评价得出审核发现。

包含:①观察在做什么;②提问要适当(可使用5W1H);③验证受审核者的回答;

(4)判定不符合时,经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审核发现应据实描述,而不是做出结论,检查中收集的问题是否成为不符合项,有时需要内审小组讨论确定,尤其是审核方与被审核方有争议时,应当展开充分的讨论。经受审方确认后开具不符合项报告。)

内审员应坚持5个原则

(1)坚持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的原则

(2)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

(3)依次递进审核原则(程序、实施、记录)

(4)坚持实际与标准核对的原则

(5)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

即:要讲客观证据,不要凭感情、凭感觉、凭印象用事;要追溯到实际做得怎样,不要停留在文件、口头上面;要按审核计划如期进行,不要“不查出问题不罢休”。

现场审核记录要求

(1)要记下审核中听到、看到的有用的真实信息,这是提出不符合项报告的真实凭据。

(2)记录应规范和便于保存,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3)事实陈述应给出细节、简明扼要,但不能遗漏。

(4)应有可追溯性。记录应清楚、易懂、全面,便于查阅和追溯;应准确、具体,(如文件名称、记录的编号、设备的编号、报告的编号和工作岗位等)。

(5)应判断确切、指明性质、类型。

(6)应及时与被审核方沟通和反馈审核中的发现,并对事实证据进行确认。

(7)应考虑其后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及如何跟踪验证,是否找到出现不符合的根本原因。

现场审核有哪些建议?

(1)首次会议后内审组进入被审核部门现场,开始审核。可以先考察检测车间、业务大厅等检验相关场所,通过对环境、仪器设备(含标准物质)、检测标准、人员、样品管理和原始记录表等方面的检查得到一些客观证据。

(2)按照检查表内容,逐项逐条审核,并做好记录。例如人员:

①通过与办公室负责人交谈,了解管理层是否确保各岗位具有足够的人员;对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是否按排足够监督员监督,有没有监督记录;特殊岗位人员是否进行了资格确认;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有上岗证);查报告的差错率可看出检测报告审核和批准的人员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职责。

②查年初有没有制订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活动的证据,人员持证上岗的证据,特别是对特殊岗位工作人员。

③查机构各层次领导是否有相应任命文件。查人员档案,看档案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及时更新。

(3)审核中如发现不符合项,应与受审部门负责人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