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悟,施舍受得的概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定心性的两重含义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定心性的两重含义是什么(五悟施舍受得的概念)

定心性的两重含义是什么

1、悟,施舍受得的概念

如果我们给它一个定义概念,就是:

你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施、舍了一项有色状或无色状的“东西”,你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受、得一项有色形或无色形的“东西”,甚或在,瞬间、隔时、隔日、隔月、隔年、隔代、隔世、隔天、隔地之因影受、得一项“东西”。

如:你为他人施舍(付出、给予、送出、卖出......)了有色状物品,或无色形的“时间、热情、精力、微笑、随手的帮助、一句谢谢、赞美的语言......你一定会得到一个有色状物品或无色形的感谢、肯定、评价、赞美......的“东西”之物品之事物,也许在此处、它处,在当下、在未来。

这是一个等于、大于或小于的等式真理。

2、悟,施舍、受得有同义性行动词的词境词意。就是日常,说、想、做的“小事情、小事件”,就是“受想行识”的“事情”,就是言谈举止“事情”,就是世间法的“有为和无为”。这些选择性“作为”后,都会产生一个正负性结果的“东西”之“物品”之“事情”。

悟,施什么?受什么?舍什么?得什么?“东西”也。

3、悟“东西”概念

东西的概念,指物品,亦指抽象化的事物。

有形的物品,以“用”为目的,“用”以“受”为目的。

物品金贵、众多、精美、新鲜......只有“用”字,方是拥有、享有、受用,所谓“你的”。否则,便是堆积、藏积、费积、闲置、多余、无用、废品、垃圾周转、数字符号、记账符号......

用、会用、能用、巧用、适用、施舍用、支配用、受得用、用得了、用得好、受得了、受得起、吃的下、睡的着、用的价值、用的意义......方是智慧,方是如来,方是“谓功”。

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取、争取、觅取、猎取、夺取、斗取、战取、智取的“物品”或“事情”,是这样那样的原来如“此”,不过如“此”的此样“虚空”,是无“用”无“受”的废品、垃圾、象征、符号......

无色形的情感、事情、事物之东西,以心的需求,心的愿望为真实目的。万人万心万法万果,事物万种,其用求,就是满足心境的平安、安心、快乐,愿望事物的各方圆满。否则,便是执左执右、执前执后、执某种相的“成住坏空”过程,其局以“度”为结、以时间为结。

用时间结束“事情”的心境。

用“成住坏空”的规律结束“事情”的轮回。

这就是“日子”。

其选择要么简单,要么复杂,都可意义。

4、悟,布施。悟财施、法施、无畏施。颜施、言施、心施、行施的内涵。

5、悟,时间、地点、人(物)、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因缘关系,选择性关系,且时刻变化进行的关系。

人有千万次时刻变化的三要素因缘关系,千万次因缘选择,千万次“第一次”的因缘之合,因缘选择,仍拿弃回,皆在“受想行识”。

6、悟,“小事件、小事情”的隐含意义。

“小事件、小事情”是施舍受得的隐含载体

要重视、正视、认识“小事情、小事件、日常事情,平凡事情、繁琐事情”的重要性,施舍受得就隐含在“小事情、小事件、日常事件”的背后。也许关乎个人之命运、他人之人生,关乎社会、组织、家国情怀之受得。

因一件小事情,如一句话或一个表情、动作,而误前程、改变自己、他人的人生向度,正反案例,比比皆是......

7、悟,儒释道毛的平衡法则精髓

天有神乎?地有神乎?天有主乎?地有主乎?似有似无,似光似电。

道儒释毛的平衡法则、精髓,是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改造世界,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悟,平衡法则精髓与“日常事情”的关系,与施舍受得的关系。

悟,“事物”结果的平衡和圆满,悟心满意足的标准。

8、悟,事物的量化,“度”和“数”。

悟“度”和“数”是事物发展平衡的量化指标或标准。

物品的量化,具有自然属性、国际属性。

事物的量化,以心量为标准。以心的想象度、承受度、满意度、舒服度等指标为单位,万人万心万法万果。

所以,“准确度”和“模糊数”的把握和选择,即是智慧。即施舍受得的智慧。

9、悟“真需”......

悟眼耳鼻舌身的需求。就是有色状物品的受得用体,用眼耳鼻舌身感官受得、感官受用。该用的得用,不该用的不用,不能用的不用,少用的不能多用,多用的不能少用......

如,该看的得看,不该看的不看......

该拿的得拿,不该拿的不拿......

该吃的得吃,不该吃的不吃......

悟意的需求。就是大脑对有色状物品和无色形事物的意识、精神、心灵、愿望......的受得用体。

该想的得想,不该想的不想......

能想的得想,不能想的不想......

少想的不能多想,多想的不能少想......

精神、意愿以价值为体现……

悟意的模糊。面对有色状和无色形“东西”相缠绕时,就一“用”字,一个“受”字选择才是真理。

用意回答眼睛:真假、美丑......好不?是不?

用意回答眼耳鼻舌身......

用“度和数”回答事物评判结果。

悟,度和数的转化:状态的转化,量的转化,质的转化......

10、 悟“变换、转化”

用举一反三、抛物线观点、先苦后甜、着眼未来、忍辱负重、福祸相依........等等等意,活用道儒释毛之哲学认知观点,对立、对等、对法、同一等,哲学智慧。

悟,有色状物品和无色状物事物的转换、转化关系......

有色状物品转化:一会是你的,一会是他的......

无色状事物转化:前有车后有辙,前有行想后有迹痕。学好得好,行好得好,用好得好,想好得好等,反之依然。

悟,时间上的隔时隔日隔月隔年隔代隔世的转化:今天是你的,明天是他的,当下是你的,未来是他的......

悟,地点上的转化:此地是你的,异地是他的......

悟,人(物)的转化:此刻此地是此人是此物,异时异地是他人是它物......

用意回答变换和转化。

如:丑在外表,美在心中......

如:意,想睡个好觉,却成梦想。

11、悟,有意和无意。

意,是弯曲的,隐含的。意在内,表在外。

意的存在目的,控制眼耳鼻舌身。

有意,是有意识的控制眼耳鼻舌身。

无意,亦能控制眼耳鼻舌身,且会受他意控制。这是常人不能悟有意和无意的差别之所在,结果之所在。

其因在于,识的认知,识的选择。

12、悟,意与眼耳鼻舌身的关系。

是对立对法的关系,即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如:眼意、色意、听意、音意、身意、心意、耳闻之音、梦游之疾、身不由意、战胜自己......等均有哲学认知的两端,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等等。

控制,便是戒、定、慧的智慧。

13、悟,意的层次,意的真意

假如“意”停留在眼耳鼻舌身的基本需求的体用位置,那便是平凡、普通、简单、和谐的众生之理想,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和和谐谐,那平衡的苦乐之身、苦乐众生。

但,意的存在意义是控制眼耳鼻舌身。人生的意义,就是控制,超越,创新,创造。

实现意的价值,意的欲海之嗔。同时在意的激情快乐中,它伴随着孤寂和无聊、艰辛和痛苦、烦恼和苦难......

悟,无“意”的真意,“无受想行识”之意,即空、清空、放下、空空......把空间留给他人、后人......

14、悟,“执”字

万识、万事必有执,知行合一。

执分,行执和心执。

行执,就是受想行识,说做干,有为和无为。

心执,就是悟明白事情、事物之道理。明白,亦不执“明白相”,因为明白会变化为不明白。某个“相”在某个条件下,会有随时随地随人转化为另一个“相”。

如:难得糊涂,即是明白又是糊涂。不执“明白”相,亦不执“糊涂”相。

如:不执对错,即不执对相,也不执错相。因为,有些时候,生活中的“小事情、小事件”没有对错。有些时候,做对对做,做错错为,因你执了一方的“对错相”,“小事情、小事件”反而成了复杂事情。

如:有色状物品和无色形情感、事情、事物,过于执重物品,无色形情感、事情、事物的效果,就达不到心里预期愿望,反之,依然。

15、悟,道、德、法

道:“儒释道毛”的论述,万事万物的对立对称对比与同一的平衡法则、原理,施受舍得的等式或不等式的原理、回报,就是天道。

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慎刚直节恕。

2000年前,我们的圣贤就为后人,甚至为未来几千年的人,在一切言谈举止,受想行识中,划出了一个当今和后人不能超越的心修行知范围。

与时俱进,新的时代,要遵循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法:国家纲要,治国根本。人人守法,违法必究。法为政治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

施受舍得的一切受想行识,均在道、德、法的范围、红线内有为、无为,方有所受得……

16、悟,眼耳鼻舌身意的安全与健康

身体是本钱,意为核,眼耳鼻舌身为皮。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缺乏安全与健康的意识,有意或无意的“意外”常在发生,一旦发生就是悔受悔得。如:眼睛使用过度,酒舌滥用,因跌撞而次生脑干出血的悲情,低级的酒驾错误……等等千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颠倒了施受舍得的等式原理,“意”为真得真受,“皮”为工具,但“皮”需要安全。

17、悟,隔代、隔世的上世之因,下世之果

上天之因。

感恩上苍,感恩父母。几千万年,只有一条线的“基因链”,历经风雨冰霜、弱肉强食、生老病死、战争烟火等万千灾难,连绵不断的传承与你,同时上天又赋予了你和众生护幼一样的天性责任,把生存的基因传承下去,如果在你手中断,将愧对上苍万年之苦。

众生皆有爱幼初心和初心之善。

恩字--乃因字、心字之组合。

基因、教化之传承,乃天责,反之违天。

成长之因。

一切言谈举止,一切受想行识,一切施舍受得,一切成住坏空的过程或结果,都是日常的习惯培养,都存在着上下、前后、左右的因影传承。时代、环境、师承、恩承,潜默移化的习古人、习上人、习他人。爷爷、儿子、孙子三代因影,百年之长。

施舍受得结语主题:

施舍受得概念?“东西”的概念—物品与事物?“东西”的转化?“东西”的度和数?平衡法则精髓?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安全、健康?道、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