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兰·米哈伊尔

从发现美洲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他于1506年去世,哥伦布都相信自己找到了一条向西抵达亚洲的航路。

一开始,他认为他和船员们抵达的这座地势平坦、树木茂盛的岛屿是印度外海的岛屿之一,因此他就使用了“印度”一词来描述新世界的居民。在哥伦布的时代,“印度”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词语,可用来指代整个亚洲。

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为什么直到死)(1)

所谓的“西印度群岛”

当然,他们到达的并不是印度,甚至也不是印度附近,而是巴哈马群岛(Bahamas)。哥伦布把他泊船的岛屿命名为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而当地的居民把它叫作瓜纳哈尼(Guanahani)。

哥伦布一行人满怀感激地跳上了岸,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才让他们在海上颠簸已久的双腿重新适应了陆地。接着,他们在秋季温暖的海风(哥伦布认为这是西太平洋的海风)中扬起了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旗帜,“吸引了岛上的许多人前来”。

圣萨尔瓦多与加勒比海上的其他岛屿属于泰诺人(Taino)。在哥伦布对当地人最初的描绘中,他使用了旧世界的经验来解读新世界,以便于他的赞助者们理解。

他写道,泰诺人十分友好,有着“ 加那利岛民(非黑非白)的肤色”,他们“像出生时一样赤身裸体”,没有武器,身上涂着色彩,“四肢纤细,比例匀称”。

他们慷慨地把食物、水、棉线团和鹦鹉送给了欧洲人。作为报答,哥伦布一行人送给他们小珠子、装饰物和一些彩色玻璃。此外,他们还在无意间送给了泰诺人一项可怕的东西:病菌。

哥伦布认为,泰诺人“很容易就可以皈依为基督徒”。而且,他发现有些泰诺人鼻子上戴着金饰,这意味着他们还将给欧洲人带来财富。

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为什么直到死)(2)

印第安酋长

哥伦布没有在圣萨尔瓦多浪费时间,停留了短短两天之后就再次登船,准备驶往亚洲大陆。他相信亚洲大陆就在不远处。他带了六个看起来愿意帮忙的泰诺人充当向导和翻译。

哥伦布沿着巴哈马群岛的岛链向南,为西班牙发现了克鲁克德岛(Crooked Islands)。哥伦布将灌木丛生的克鲁克德岛南部命名为伊莎贝拉(La Isabella)。他在这里听说了一位“披挂黄金”的伟大帝王的故事。

如果不是随后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死亡,欧洲人与当地人在美洲的第一次相遇几乎具有一些喜剧色彩。哥伦布很难与泰诺人交流,这产生了不少麻烦。

例如,他不知道泰诺人说的那位国王到底是在这座岛上,还是在他推测的大陆上,或是在别的什么地方。不过,哥伦布认为,既然这些岛民知道这位国王,那他应该就在不远的地方。

哥伦布派出了一支搜寻队,但搜寻队未能在伊莎贝拉找到这位国王。于是,哥伦布立刻得出结论,这位国王必定在大陆——亚洲大陆——之上,而且肯定就是他此行要寻找的那位大汗。

他幻想着亲眼看到大汗宫廷的场景,兴奋得不能自已。他在1492年10月21日的航海日志(供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以后阅读)中写道:

他们的下一站是“ 另一个大岛,我相信那个大岛一定就是日本(当时写作Cipango)。这里的印度人把那个大岛叫作科尔巴(Colba,即古巴),说那里有许多很大的船只和许多商人。我已经打定主意,接下来要从这座岛屿出发……前往大陆上的行在(Quinsay,即中国的杭州),把国王与女王陛下的书信带给大汗”。

10月28日,向南航行的哥伦布船队在古巴的北侧海岸登陆。或许,此时的哥伦布会认为自己到达的并不是日本,因为古巴实在太过广袤,不像是一个岛屿;他之前到访过的岛屿—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希俄斯岛和巴哈马群岛—都比较小。

当然,爱尔兰和冰岛也是岛,但奇妙的幻想让哥伦布不愿意面对这一事实。哥伦布相信,他一定已经到达了中国,也许距离大汗富丽堂皇的宫殿只有几步之遥。身在古巴海岸的哥伦布派了两名翻译去内陆,让他们去寻找大汗。

罗德里戈·德·赫雷斯(Rodrigo de Jerez)和皈依了基督教的西班牙犹太人路易斯·德·托雷斯(Luis de Torres)带着哥伦布从圣萨尔瓦多带来的两名泰诺人进入了内陆。

两天之后,他们回到了海边,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村庄。那里的居民十分友善,分给了他们一些红薯、玉米和豆子,这些都是这两个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新奇作物。村民们还给了他们一些烟草,让罗德里戈和路易斯成了除美洲原住民外最早吸烟的人。

不过,哥伦布对玉米和烟草都不感兴趣。他深感失望,因为他们未能找到大汗,甚至连一个聂斯脱利派基督徒都没有找到;圣萨尔瓦多泰诺人的鼻子旁散发着诱人光泽的黄金也无迹可寻。

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为什么直到死)(3)

美洲的特产:烟草

哥伦布决定继续探索海岸地带,这一次要向东,前往一个看上去大有希望的海湾。在驶过了古巴的最东端之后,哥伦布又来到了远处一个多山的岛屿。这里的景色让哥伦布想起了卡斯蒂利亚的辉煌,于是他将这座岛屿命名为“La Isla Española”,意为“西班牙的岛屿”,在拉丁文中则称作“Hispaniola”(伊斯帕尼奥拉)。

12 月初,哥伦布船队和他们的泰诺人向导又沿着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北部海岸向东航行了几个星期,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量靠岸登陆。不过,鉴于冬天即将来临,哥伦布决定尽早向西班牙返航,以免补给出现短缺。

1492 年的圣诞节,船队里最大的“ 圣马利亚号”出了问题,她的船舵卡在了珊瑚礁里。哥伦布下令砍断船上沉重的桅杆,尽可能地卸载货物,试图让船上浮一些,但这些措施都没有奏效。洋流推着船继续深入珊瑚礁之中,船的接缝处多处进水,海水漫进了“ 圣马利亚号”的船体。这艘船完了。

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把船上的货物都转移到了另外两艘船上。哥伦布向他的两位赞助人汇报说“ 连一根鞋带也没丢”。虔诚而且醉心于征服使命的哥伦布写道:“我主让船在此处搁浅,必是欲让我们在此建立定居点。”

哥伦布和他的手下利用“ 圣马利亚号” 上抢救出来的木材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营地,俯视着船只的残骸。哥伦布将这个营地命名为圣诞要塞(La Navidad),以纪念船难发生的日子。

由于剩下的两艘船无法承载所有的水手,哥伦布只好将39个人留在了这里。他给他们留下了足够一年使用的食品和补给,但等他在11 个月之后回到这里时,却发现营地已经被焚毁,所有人都死了。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