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本质上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能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新能源又是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一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于是,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以风电、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应用成本快速下降,全球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未来全球新能源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最新研究显示,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2050年前全球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需求分别达到81亿千瓦和140亿千瓦,电池储能装机容量需求提高至超过160亿千瓦时,电解制氢需求电解槽容量达到50亿千瓦,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约12%。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技术及发展(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趋势)(1)

众所周知,能源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碳排放在能源、工业等几个大的行业类别中,所占比例一直很高。能源的产生、转换、消费过程,包括驱动、产热等,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对碳排用途进行细分,能源发电也成为碳排占比最多的部门。

据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分析,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多的部门从1970年起的工业燃烧逐步变为发电。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115亿吨,其中发电碳排放量45.69亿吨CO2,占比40%;工业燃烧碳排放量33.12亿吨CO2,占比29%。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技术及发展(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趋势)(2)

经过近20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我国已经打造出基本完整、高效的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光伏产业已在全球形成主导地位,中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主要环节的全球光伏供应链中占比分别达到76%、96%、83%和76%。如果计入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生产基地的产量,光伏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更高。

2020年全球排名前10的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中分别有八家和九家中国企业。中国本土品牌的风电整机企业在国内累计风电装机的市场份额达到90%以上。全球15大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中,中国本土品牌企业达到了10家。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2020年国内车用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全球装机排名前10的动力锂电池企业几乎全部在中、日、韩三国,其中中国品牌企业达到六家。

2021年7月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被纳入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范围,高质量跃升发展任重道远,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综合判断,“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方向发展,新能源将逐步成长为主力能源。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机遇前所未有。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技术及发展(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趋势)(3)

因此,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补短板、强基础、促升级,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和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未来,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共同开发各国新能源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新能源技术、产品和标准的市场份额,也为扩大全球新能源市场提供服务,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技术及发展(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趋势)(4)

东经智库是一家以“思想决定价值”为理念,以宣传、研究、服务、发展东莞经济为宗旨;坚持本土性、独立性和原创性,倾力打造

未来,我们将扎根现实,前瞻未来,与德能兼具者同行,秉持“共识、共创、共享”的合作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打造全方位的项目开发板块,构建崭新的产业架构和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智库型文化产业专业服务提供方。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技术及发展(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趋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