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唐代诗仙李白面对草庐曾由衷地赞叹:“当其南阳时,垄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刘禹锡则更是不吝墨宝,挥毫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之千古名句。

写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了吧,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有名人的地方必有名地,历经岁月的南阳武侯祠诸葛茅庐就是三国传奇人物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相约南阳,一探书本之外的大千世界。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1)

一城奇山秀水,千年楚汉风韵,提起历史文化名城南阳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如果你问我南阳最知名的人文景观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非卧龙岗武侯祠莫属,因为这里是南阳的标志性景点,是南阳旅游的文化名片,更是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的卧龙区,坐落在有“天下第一岗”美誉之称的卧龙岗上,这里山水相依,翠竹萧萧,松柏苍劲,风景幽雅噬人,令人留连忘返。这里不仅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的地方,也是历朝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更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的发源地。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2)

经过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今天打卡的目的地,站在祠前的广场上,一股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历史的画卷仿佛在我面前徐徐打开,一下子把我带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且充满浪漫情怀的三国时代。

武侯祠

红墙、拱门、琉璃瓦,城门上面三个鎏金大字“武侯祠”显得格外耀眼,其主体建筑是大拜殿,采用歇山式建筑风格,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等诸多元素,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祠内匾额、楹联、碑碣颇多,最负盛名的当数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刻,极具文化艺术价值。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3)

大拜殿

大拜殿前有两棵古树--楸树和柏树,人们取其谐音“秋”“百”,来纪念诸葛亮的精神千秋百代,殿内是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彩色泥塑像,暖阁正中为诸葛亮,左边为其长子诸葛瞻,右边为其长孙诸葛尚。殿下挂满了讴歌诸葛亮功德的匾额、楹联,其中“伊吕遗风”比较出名:“伊”为伊尹,辅商名相,后世把伊尹与孔子并举,称孔子为至圣,尊伊尹为元圣;“吕”为吕尚,辅周名相,即《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二人均为开国元勋,功绩卓著,被后世并称“伊吕”。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4)

“千古人龙”石牌坊

武侯祠祠前是“千古人龙”石牌坊,采用三门四柱楼式建筑风格,通体布满各种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两边“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的红字楹联气势磅礴,上面“千古人龍”的横幅则画龙点睛。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5)

诸葛草庐

穿过静谧秀丽的祠堂院落,一座八角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草庐”。草庐高4米,构造却特别精美,每角悬挂一风铃,每当清风徐来,便叮当作响,旁边大大小小苍劲挺拔的古柏则更加衬托出她的轻灵秀气,庐上一匾曰“诸葛草庐”,为我国近代文学家、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于1973年4月题写,字迹精美且富有神韵。这里便是诸葛亮生活起居的地方。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6)

古柏亭

在诸葛草庐左侧,有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四角亭子,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正面与左右两侧出廊,并有栏杆,下筑月台,亭前立有石碑,亭子里面到处都是诸葛亮和后世其他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这中间有众多不同地方的领导人都曾慕名前来参观。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7)

三顾堂

在诸葛草庐前面,就是三顾堂,为硬山脊建筑,前厅三间,后堂五间,两侧回廊镶嵌历代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中堂挂有三顾茅庐的古画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前门有古柏三棵,象征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的拴马树,颇有“鱼水三分合,风云四海生”之韵味。这里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作隆中对策的地方。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8)

野云庵

庵内彩色的泥雕让人眼前一亮,左侧砖雕为松鹿同春图,右侧砖雕为松鹤延年图,鹤为长寿之鸟,松为百木之长,其谐音为“六合”,生动地再现了诸葛亮当年与好友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等敞开心扉、高谈阔论的场景,也表达了志节高尚的人品和胸怀天下的抱负。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9)

关张殿

作为三顾祠的一部分,殿内红脸的关羽和黑脸的张飞栩栩如生,怒不可遏,殿上方悬挂木质匾额,上书“目无魏吴”四个鎏金大字,“魏“字少了一笔,”吴“字多了一笔,再现了关羽孤高自傲、藐视一切的性格,连势力强大的曹魏和孙吴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一介山野村夫的诸葛亮呢。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10)

宁远楼

位于祠院最后部,是祠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名字取自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该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回廊式重檐歇山建筑,屋面正脊饰麒麟,楼上塑诸葛亮抱膝长吟像,两侧置有配楼,可登高远眺。楼下方置一匾额“万古云霄”,出自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这里是诸葛亮在卧龙岗时藏书、读书、凭栏远眺的地方,奠定了他未出茅庐便已定天下三分的思想基础。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结一处草庐识人间忠贤)(11)

离开武侯祠前,我在祠堂前合影留念,距离祠堂不远处,《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再次响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位哲人说过,凡事物能保持永恒的美,在于其蕴含着价值。武侯祠因名人而建,古朴中透出穿越时空的力量,游人漫步其间,深深地感怀着、思索着……这感怀,这思索,或许就是武侯祠永恒存在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