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宫同时召见诸葛亮和李严,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他们,让俩人共同辅政,是为刘备托孤。刘备将李严纳入辅政大臣之列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很显然,这种认知是不对的,这是完全不考虑俩人之间的地位悬殊关系。以李严的地位完全不足以制衡诸葛亮,既然如此,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刘备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的。

要弄弄清这个事情,就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提拔李严为何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而刘备为何要如此安排李严上位的。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1)

一、李严为何制衡不了诸葛亮?

一方面,李严的功绩和资历太低,无法制衡诸葛亮。

李严早年在刘表的麾下做事,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这个时候的李严并不像其他许多荆州士人那样,要么投靠曹操,要么投靠刘备,他选择的一条路是直奔益州,投靠刘璋。

在刘备进攻成都的过程中,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护军抵抗刘备。李严在遇到刘备之后并没有出兵抵抗,而是直接率军投降,因此被封为裨将军,时年是公元213年。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2)

从公元213年到公元222年的十年间,李严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制定《蜀科》。制定《蜀科》有五个人,他们分别是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和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这五个人既有荆襄派的,也有东州派的,但是益州派缺席了。原因是这次制定《蜀科》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益州本地豪强和士族,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制度来,以便他们能够遵纪守法。

第二件事就是大兴土木搞建设。在犍为太守的任上,李严大搞基础建设,让当地城市焕然一新,这事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

第三件事就是平叛。当刘备正在汉中和曹操对峙之时,马秦、高胜等人在郪县起兵叛乱,人数多达数万之众,李严不待刘备的命令,直接带着麾下郡兵五千就消灭了数万叛军,将首领斩杀。不久之后,还击败了越巂郡夷帅高定的叛乱,从而解了新道县之围。两次平叛之后,李严由兴业将军升为辅汉将军,其他职位不变。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3)

这三次功绩是李严在进入刘备集团的十年中做出来的,相比其他人而言,他的功绩确实非常耀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民政和军事上都有建树,因此深得刘备的信任,从而成为东州派中名列于法正和刘巴之后的一位新星。

李严的功绩如此耀眼,那么是不是很厉害?确实非常厉害,只是相比较而言。如果和诸葛亮比较,那就是差得太远。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4)

从公元207年到公元222年,总计十六年,诸葛亮追随刘备的这些年中,主要也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提出战略:公元207年,刘备遇到诸葛亮,俩人畅谈之后,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是为隆中对,为刘备集团指出了方向和目标,从此刘备集团按照这个目标奋斗。

第二件事联合孙权:曹操南下荆州之后,在形势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诸葛亮去江东见周瑜和孙权,建立起了孙刘联盟,为击败曹操以及刘备扩大势力,建立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件事是做好后勤,全力支持刘备扩张。从孙刘联盟建立开始不久,诸葛亮已经成为刘备的后勤总管,不但负责粮草物资的供应,还是其民政治理的管家。从益州之战到汉中之战,诸葛亮全力支援刘备,常常是足兵足食,从而为刘备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5)

这三件功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战略方向上,到外交上,再到民政和后勤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作用类似于朱元璋的李善长和曹操的荀彧,为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李严和诸葛亮的功绩以及资历来看,是远远无法和诸葛亮匹配的。不管是各自的功绩产生的效应还是范围以及其最后的作用来看,都是诸葛亮远远超过李严,完全是不可类比的。

因此,如果以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单从个人的功绩和资历来看,李严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呢?诸葛亮做的事情都是战略方向的,而李严则是具体的一个个的事情,顶多属于战术级别的,因此很难起到制衡作用。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6)

另外一方面,李严的职权太小,无法对抗诸葛亮。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册封诸葛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假节,而李严在公元222年前最高的职位是犍为太守,辅汉将军,从职位上讲,此时的李严还只是一个郡守而已,还没有在蜀汉中央任职。

到公元222年,刘备病重之际,将李严召到永安宫,封他为尚书令,这个职位相对于犍为太守而言,完全是火箭级别的提拔。从地方上一下子提拔到中央任职,而且职位还是比较高的尚书令。

然而,此时的尚书令已经不是昔日的尚书令,而是缩水版的尚书令。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尚书令和丞相已经不是东汉末年之前的尚书令和丞相,双方的地位和职权早已不同往昔。

此时的丞相已经等同于三公,而三公中的司空掌管少府,而少府有管理着尚书和尚书令。

因此,从地位上丞相要远高于尚书令,并且从职权上讲,丞相已经同时兼任大司马和相国。

可见,从地位和职权上讲,李严是远远不能匹配诸葛亮了,因此说制衡诸葛亮完全是没有影子的事情。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功绩,资历以及职权上讲,李严完全是没有能力和地位以及权力来制衡诸葛亮,那么刘备也不可能用他来制衡诸葛亮,因此谈制衡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7)

二、刘备为何要将李严纳入托孤之中?

既然刘备把李严提拔为尚书令,并让成为两个托孤大臣之一,这么做又是为何呢?原因很简单作为尚书令的刘巴已经去世了,此前的尚书令是法正,而法正于公元220年去世,因此刘巴接任了尚书令,现在刘巴也去世了,朝中已经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刘巴去世了,刘巴才是那个和诸葛亮一起托孤的人,而不是一个从犍为太守上提拔而来的新人。

从法正到刘巴为尚书令可以看出,这个尚书令的任命不是随便的,只能是特定的人选。

此时的丞相已经是荆襄人士的诸葛亮,那么尚书令这么重要的职位只能是由荆襄人士之外的人担任。如果尚书令也用荆襄人士,那么就很显然不利于内部团结,因此尚书令要么是东州人士,要么是益州人士,很显然益州本土人士是不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只能是东州人士,因此最开始是法正,接着是刘巴,最后东州人士遗留下的人才已经不多了。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8)

孟达要不是叛变,那么他也有可能担任,只是他沉不住气,先溜了。

因此,选来选去,只能从矮子里面选一个个子高一点人,那就是李严了。

那么把李严选到尚书令上整个位置就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很显然不是,当初选法正和刘巴就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现在选这么一个能力相差巨大,名声更是相差巨大的人更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如果说拿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就相当于拿一个幼儿和成年人搞拳击一样,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因此,选李严为尚书令就是为了平衡内部的势力,大家都是刘备集团内部有功之臣,利益要均沾,这样蜀汉的大厦的根基才能够稳固。

在蜀汉这座大厦里,荆襄派和东州派才有共同利益,是一个阵营的,因此必须利益均沾。至于益州派,他们的利益本来就不是和荆襄派和东州派一起的,只是被强力拉在一起,被荆襄派和东州派强行糅合在一起而已。

因此,刘备提拔李严尚书令,以及将他纳入托孤行列,都是为了平衡内部势力的利益,并非为了制衡诸葛亮。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9)

三、刘备为何要封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在提拔李严为尚书令之后,让李严和诸葛亮一同辅臣,成为两个辅政大臣之一。随后,刘备还给了李严另外一个职位,就是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难道刘备将蜀汉的军事大权交给了李严?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刘备这么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形势的需要。

刘备之所以给了李严这么大的军事权力,一方面是由于李严确实有相当的军事才干,主要体现在刘备在汉中的时候,李严率领5000兵就完成了两次平叛,而且对手的数量多达数万之众。另外一方面就是蜀汉的东面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刘备已经派使者和江东互通了,局面有所缓和,可是并不意味着江东放弃了对蜀汉的觊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就是江东在秭归一带,也就是在靠近白帝城的地区驻扎有重兵,这些重兵到底是为了防御蜀汉还是用来伺机进攻蜀汉的,这个就很难判断。

另外一方面就是江东和魏国虽然已经开战了,但是并不意味他们已经绝交了,毕竟两国之间是利益至上。如果合适,他们或许还会立即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蜀汉。当年孙权偷袭荆州背刺关羽就是这个套路,因此对江东不能抱有太大希望,只能加强己方的防御,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正是蜀汉的东线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才需要李严驻守永安以做防备。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10)

其次,需要足够的权限。

既然东部战线形势严峻,随时需要准备对付来自江东的进攻,那么就需要给予李严足够的权限来应付,否则只给职责不给权限,就很有可能重蹈当年关羽之败的惨剧。

当年关羽以襄阳太守,荡寇将军的职位来督董荆州,结果受到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将傅士仁以及荆州从事潘濬的掣肘。在北伐之际,关羽又被授予前将军,假节的权限进攻樊城,结果连东三郡的刘封都调不动,而糜芳以及傅士仁则阳奉阴违的方式糊弄关羽,最后甚至直接投降江东,导致关羽惨败。

关羽惨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赋予关羽的权限不够,以至在物资的调配,人员的派遣和支援上屡屡出现漏洞。

因此,在永安的防守上,刘备给予了李严足够的权限,那就是除了授予他中都护外,还具有统内外军事的权力。一旦东部战线发生战事,李严具有调动蜀汉上下的兵马以抵御江东的进攻。

这个很显然就是吸取了当初关羽失败的经验教训。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11)

最后,权限的限制。

虽然刘备赋予了李严足够的权力,能够领导中护军,调动蜀汉兵马的权限,可是依然有一个非常大的限制,那就是后面的留镇永安。

可见,李严虽然统领着中护军,具有统内外军事权力,但是范围却在永安。只有在永安这个地方,李严才能够具有统内外军事的权力,而且只有爆发东线战事的时候,李严才具有调动蜀汉上下军队的权限。

如果东线并没有爆发战事,李严是没有足够的权限去使用这个权力,因为他的范围只限定在永安。离开了永安,他的权力将受到限制。

可见,刘备封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实则是当时的形势需要所做的权宜之计,但是为了避免这个权力无限放大,又给了一个地域限制,即为留镇永安,从而将李严的权限限制在永安这个地方,同时只有发生战事的时候才能够使用。

既使用李严的能力同时又限制即将发生危害,这个应该是刘备的用人之道吧。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12)

四、总结。

刘备在临终之际提拔李严,并且让李严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刘备在临终这样的安排并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而是为了平衡内部其他势力的利益。

如果要真的制衡诸葛亮,应该将李严提到足够高的位置,甚至限制诸葛亮的权力,从而将俩人拉到相对平衡的位置,这样才能够起到制衡的作用,但是刘备并没有这么做,可见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

并且,刘备赋予李严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的权力只是为了应付东线严峻的局面的需要,并不是真将蜀汉全部的权力交给李严,否则也不会让他留镇永安了。

托孤李严评价诸葛亮(刘备让李严托孤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13)

总而言之,刘备如此看重李严,提拔李严,赋予李严足够的权力,其目的就是为了平衡内部的势力,让蜀汉更加稳固。至于制衡诸葛亮之说,纯粹只是后人的臆想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