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油粉做法(大散文黄县油粉)(1)

黄县油粉

文|孙秀芳

提起油粉,很多外地人都不晓得,以为是画画用的油彩一类的东西。而对于胶东半岛、渤海湾畔的海滨小城龙口黄县人来说,这可是当地与“龙口粉丝”一样齐名,每户人家都常见常吃的一道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

说起油粉,它源于粉丝,是一种略带酸味、比较稠厚、添加肉和各种蔬菜的粥饭。作为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龙口粉丝”现已享誉中外,它的主要原料是绿豆,产品丝细柔韧,晶莹透明,色泽白亮,宛如冰雪,细似秀发,素有“玻璃面条”“龙须”“马尾”“春雨”之美誉。绿豆粉丝除了供应国内各大城市,还销往日本、新加坡、朝鲜、香港、美国、西欧等世界五大洲、三大洋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油粉的底料正是粉丝产品的下脚料——粉汤,它呈淡蓝色,富含氨基酸、高蛋白及多种维生素,也是当地群众几百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

由于粉丝虽诱人,但其下脚料粉汤却呈酸味,放置时间一久,气味就变得难闻。在粉坊设立初期,这些油粉是当年粉坊存储和处理的一件头痛事。因此,为了怕坏掉,大部分用来喂猪或是当了庄稼肥料。再后来,人们通过智慧,配以营养辅料和时令蔬菜,去酸提香,终于成为一道鲜香可口的当地庄户人家标志性的地方趣吃。

还记得刚来这个城市第一次吃油粉,是婆婆亲自做与我吃的。看着碗里稠稠的样子,我不知这是汤菜还是稀饭。当得知这是稀饭后,很是惊奇,大大地喝了一口,一种从未有过的咸咸的酸香绕过舌尖,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再喝一口,那浓浓的玉米面、肉、豆香溢满口腔,滑过舌根,进入腹内,于是一碗油粉不一会儿就见了底。不禁惊叹,“好一碗香香的咸稀饭”!

围绕着这道时令小吃,还有一个坊间的传说。传说,早年有个在北京经营粮食的掌柜的,想回老龙口看望老舅舅,给老人捎点什么好呢?鱼肉呢,龙口的比京城鲜。果蔬呢,龙口的比京城新。舅舅又是老员外,有钱,山珍海味也吃腻了。粮店掌柜又想到了臭豆腐,这也算是宫廷里的美味。于是,他便托人给舅舅买了一小罐,回家就献给舅舅。舅舅一开封,臭气熏天,全家人离得远远的。舅舅生气地说:“你真孝顺,从京城捎臭豆腐臭舅舅。”不管外甥怎么解释,舅舅火气不减,最后说:“既然臭豆腐是宫廷美味,那咱老龙口也有一种美味,粉渣水。它比臭豆腐还酸臭,你用它熬饭喝吧。和臭豆腐一样,像你说的,闻着酸臭,喝着喷香!”下人按老员外的意思,给外甥熬粉汤。为了减少酸臭,能让外甥忍着喝下去,下人加了点碱,又勾上苞米汤,添了些时令菜叶,做熟了端上桌。于是,舅舅对外甥说:“喝吧,你喝我们的臭粉汤,我吃你的臭豆腐,一起臭,谁怕谁!”僵持的气氛中,外甥无奈,端起碗喝了一口。呀!味道美极了。他很快喝了一碗,又让下人再盛,并对舅舅说:“太美啦,美味无比,不信,舅舅你也来一碗!”于是,下人给员外也盛了一碗。员外喝了一碗,引出了馋虫,又让下人再盛。两个人喝着臭粉粥,吃着臭豆腐,化怒为喜,不再生气。后来,员外让外甥给此饭起个名字,外甥说:“这玩意还真是个稀罕之食,如同春雨。都说春雨贵如油,就叫油粉吧!”很快,喝油粉便在老龙口的庄户人家传开了,直至成为了当地群众家里、饭店出现的一道特色粥饭小吃。

每年,到了春季桃花盛开的季节,天干无蝇,正是胶东地区晒粉丝的最佳时节。此时,粉坊里出现了大量粉水,人们便会三五成群,提着小水桶到粉坊里挑粉水,除了自用外,还可以沿街叫卖出售。而粉水提回家或是买回家,是要放一段发酵时间的,到了酸度适宜时才可做油粉。到了现在,油粉的做法已花样繁多,但主要分荤素两种:荤油粉特点是油爆锅,加肉片或肉丁、海米、干贝等;素油粉爆不爆锅皆可。不论哪一种做法,当地人一般依个人口味会放入小米、花生、豆腐、青菜、粉丝、木耳等。熬好后再勾上苞米汤,加上盐、味精、香菜、香油。喜酸者还可以适量再加入一点醋。盛入碗中,趁着热乎,可以沿着碗边转圈喝。女人喝起来一般是柔美一些的,而男人最好是能喝出一点响声,那才是地道的爷们范儿。伴着炸馒头片,熟地瓜,再酌点小香葱、鲜蒜瓣和五花肉酱,美味醉人的油粉饭,真是吃出了胶东人家的幸福滋味儿。

黄县油粉做法(大散文黄县油粉)(2)

作者简介:孙秀芳,笔名阿秀,女,1974年6月出生,山东烟台人,就职于龙口市房管办。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协诗刊子曰诗社会员、烟台作家协会理事、烟台诗词学会理事、龙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