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文挑战赛#疫情,春节全家祖孙三代未回老家过节。节后回乡祭拜,亲历家族中的一件小事。家族聚会,加上外出人员延迟外出,事情了解的比较全面。我们庄与北面的庄子之间,相隔东西向的一条水沟。我们为沟南庄,他们为沟北庄,水沟为沟北庄所有。平时除了亲戚之间走动,宅基地,庄稼地之间倒也没有更多的纷争。

前些年田地都是以种粮食为主,只有春耕秋收时节,才到田间地头,对道路要求不高。以墒沟地垄为路,已是习以为常。现在田间多为经济植物,一年四季皆有进出,原有小径已被相邻种植。在地块北面重开一条路,迫在眉睫。特别是,在地块中间的几户北邻水沟,东、西、南三面皆无路可走。

家族中的年近九旬的大伯就是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人家之一,搞得田里库存越来越多,眼看着货,就是运输不出,不能变成钞票。为此很是着急,东、西、南面都不会把自己家田地,变成公共道路,而且各家田里都有货。只有把目光转向北面的水沟,可水沟地界属于沟北庄。这条东西向的水沟,十多年前是鱼塘,很深,自然无法跨越。现在年久失修,原来的鱼塘,快被淤泥填平了。有的地方,都可以走人了。走人可以,但要走车,就需要下管子铺路。

平原地区的农村,相邻村的亲戚关系非常多。承包水沟的李姓五兄弟,与大伯有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大伯一直以长辈身份,对待他们。大伯这次又是,不打招呼,直接把水泥管,拉到沟边,准备开始垫路了。沟北庄人一看,这可不行,不能如此开路,现场阻止,未能实施。没办法追根求源,原来是当年,大伯对李姓兄弟恶语相加导致的。暴脾气的大伯,哪能咽得下这番,四处诉苦,抱怨。大伯的儿子、孙子都不常在家,家族中的几位堂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害怕大伯有个什么好歹,就商量着如何解决。但沟是沟北庄的沟,不是自己家的沟。还得与李姓兄弟商量,希望能借道出行。李姓兄弟也明说,是因为听到别人说大伯曾有咒骂,就是不答应。至于是否真有此事,早已无从查证。

僵持,水管在路边放着,淤泥在沟里,货在田里存着,双方都瞪着眼。说着到年底,在外很多人都回来了。大家重新商量如何解决此事,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由家庭最年长的堂哥出面请客吃饭,请了双方都认识熟悉的人作陪。一次,两次,三次等等,作陪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波。由于是亲戚,每次都有各种理由,李姓兄弟无法拒绝。

最后集中在兄弟中的王大身上了,若他松口事可成。那就小范围的,相约家中小聚,一般是两个哥哥相陪。谈天说地,把酒话桑麻,把烟抽到嗓子齁,远亲紧邻,关系长短。看在谁的情面,做事留余地,多多包涵。突然王老大,说错一句话,被抓住把柄了。等到他意识到已经为时已晚,好吧,好吧。留个2米小路,能过三轮车就行。这边立马电话拨通,挖机,明早就位,一个小时内解决。王家老大临走时,还不停的反悔,而且要求只能明天,过期不行,好、好、好都是满口答应。。。。。。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矛盾日益凸显,并成为影响农村稳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希望加大乡贤在农村生活中的作用,协调多方矛盾。

什么的小路填上合适的词语(春天的小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