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生意里面都有门道,越简单的事情其实越难

西咸市,面馆分布大街小巷,不管是繁华的高新CBD附近的美食城,还是人流涌动的城中村,西辛庄,鱼化寨,太多的面馆在竞争,有夫妻店,有品牌店,也有兄弟俩合开的店,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方法。

西咸市有好几家面馆,让漂泊在异乡的张秦岭久久难忘,好像两家都是蘸水面馆,一家在西北大学桃园校区门口,一家在西电后门,这两家店都是典型的夫妻店。

西桃园这家蘸水面的汁好,据说老板娘每天早上3点起来就要熬西红柿番茄汁,蘸水面汁的选料,火候的控制是门技术,虽然附近有好多面馆,可是到饭店的时候,这家人最多,饭馆里面坐不下的时候,老顾客宁愿坐在门口也要吃,而不是去旁边平替,同样是面,同样是西红柿番茄,同样是酱油,就这家的面有自己的味道,好吃的味道,而且老板娘情商高,招待人热情,老板话少,典型的西北汉子,高大的个子在厨房里显得有点局促,老板在后厨拉面,下面,老板娘在前面舀蘸水面汁水,收拾吃完的桌子,顺便把下好的面端给顾客,西咸省的规矩是先吃面再结账,这家面馆要先结账再吃面,老板娘解释说因为两个人忙不开,之前跑单的人太多了,所以没办法,小本生意,起早贪黑赚点辛苦钱,跑单的一般都是新客,我因为在附近住经常去吃,偶尔忘记了,也会在次日去的时候补上。

后来因为住处搬到了太白路,所以吃饭的地点就是个麻烦,好在附近是西电,所以周末就去周边溜达,找到了一家蘸水面馆,老板眼睛大,经常红红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甲亢,这家店面比较小,人也不多,但是做的面味道挺好的,虽然比起西桃园那家蘸水面汁差点,但是这家下面选择的芹菜还是好吃,而且给的多,面分量也足,价格也公道

其他地方的面张秦岭也去吃过,也有好吃的,但是相比与学校附近的面馆,性价比不行。

开面馆其实是个人力活和技术活,夫妻店2个人能忙活就行,至于要不要帮工取决于你周边的客群是不是中午和晚上都在你那吃,开面馆选址也是个技术活,但是按照张秦岭经常吃的老牌子面馆,吃的时候也和老板交谈过,还是要开在学校或者医院附近,生意可靠有保证,尽管这几年有花冠的打扰,但是学校门口的面馆还是生意好,学校门口的客源有保证,但是利润比办公区和购物商城的差点,基本就是赚个辛苦钱,但是如果是夫妻店或者一家人合开的比打工便宜。

如能安居家乡,谁愿颠沛流离,因为种种原因,张秦岭定居黔桂市。

黔桂市的面馆不好找,张秦岭在朋友推荐下,找了很久也试吃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卖蘸水面的,只找到几家卖扯面的

一家是在师范大学和五医院的步行街,这家不是正宗的陕秦风味,感觉有点安徽板面的意思。一家是在理工大门口叫老徐扯面,这也是当地的一个朋友推荐,第一次去吃就圈粉了,据说还有很多学生娃吃完打卡发在抖音和小红薯上,给老板带了不少新客户

师傅大学这家面馆,也是个典型的夫妻店,一家三口,有个女儿上初中,每天晚上去吃饭的时候,有时候人少会看见这个女儿写作业,人多的时候就把作业收了,帮着收拾下吃完的碗筷,老板就在面馆附近住,有次张秦岭散步的时候遇到过,老板竟然还给打招呼。和老板聊过,他已经在这个店面卖了15年面。

主要客源:

一个是医院的医生护士工作人员

一个是师范大学的师生

一个是附近的居民和干休所

但是因为花冠的影响,一个是防护的措施严格,所以师大的师生出来的少,一个是口袋的钱少了,附近居民也基本在家里吃了, 现在主要靠医院的医生护士工作人员,因为医院的工作忙,根本没时间自己做饭。

吃了这家几年,但是张秦岭每次看老板都是吃米饭的。

这家提供的面比较多:手工扯面和机切细面,这家主要靠店内线下客人,没有外卖,也和老板聊过说外卖佣金太高,做下来亏本就没搞。

另外一家理工大旁边的,这家铺面比较大,总共5个人,老两口,2个儿子,1个侄子。

这家就只有扯面,品种分油泼面,油泼辣子面,臊子面,大中小三种分量。

这一家能成人掌事的是老板娘,老板娘和2个儿子在后厨扯面下面,老板在前面收钱,收拾吃完的碗筷,因为只有扯面,油泼面,油泼辣子面,臊子面,只有盖头不一样,所以只是在面下出锅的时候麻烦点。

这家的客源主要靠理工大学生,因为营业时间是:10点-14点 18-20点,超过时间就打烊了,因为要买菜买面备料,开饭馆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的门道多,有次人少听见老板娘和老板讨论哪家醋味道正宗,买大瓶的比小瓶的便宜多少节省多少成本,讨论哪家油不行,要把油换了。听起来简简单单,但是把成本控制和品控把握及客户调研几个重要的店都涵盖了,这家开了段时间的美团外卖,应该也是因为美团佣金太高,最后关了不做了。

面馆是个体力活,利润低,但是好吃的面馆都有一个老人在把握着面馆盈利的空间,衡量着短期利益和口碑,因为你的面好吃99次没用,要第100次,101次让别人还要去,这就很难,由于低利润和选址决定了自己定价不能轻易上涨,上涨个5毛和1元对店里的营收都影响极大。

吃了那么多店,做的好的,开的久的面馆基本都是夫妻店,是稍微上了年纪,成家立业的这种,家里有娃,夫妻俩基本都是陕秦省的,这样味道正宗,经常去吃的食客,可以根据每天面不同的味道尝出两口子是不是吵架了,老人带两个儿子这种面馆,基本不能长久,基本上结婚后,兄弟俩都在媳妇和亲戚的撺掇下分开单干,最后鸡飞蛋打,亲兄弟明算账,但是亲兄弟的账一般是算不清的,基本上都夹杂着亲情在里面,夹杂着老大对弟弟的照顾在里面,所以钱杂分都是老人说了算,兄弟俩谁多谁少也没啥怨言。但是结婚后,利润分配多少,媳妇们心里个明镜一样,都算自己家的那点小利益,,所以很容易散伙。

再小的生意里的门道除了选址,还有人情世故,还有对人性的认识,这些认不清,生意做到最后肯定散伙,但是合作的团队没问题,在经营理念上是不是以食客为中心呢,如何让食客一直满意呢,这里面就牵扯着对供应链的综合掌握,和适当的让利,尤其是在艰难的时刻,十几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定位,一直维护着大多数的老顾客,这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是很难的,时间的复利就这样滚动着,在这些面馆里慢慢放大。

面馆生意火爆的背后 面馆里的生意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