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从宋代大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用“婵娟”赋予月亮诗意的代称,他就与中秋节有了不解之缘。也让他家乡眉山市东坡区,成为以赏月、诗词与美食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英国作家毛姆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苏东坡正是这样的人,即便历经世事沧桑,他总能“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
公元1058年,21岁的苏东坡从家乡出发,一生足行万里,居庙堂之上,行烟火之间。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全球12位“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中秋时节的眉山三苏祠,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这里,被誉为“月亮升起的地方”,受到众多媒体中秋晚会的青睐,也成为无数“苏迷”们心中的圣地。
苏东坡的一生度过了60余个中秋,有孤独清冷的中秋,畅饮达旦的中秋,还有举杯邀故乡的那轮明月,是他对中秋佳节温暖的记忆与想念。
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登上远景楼,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尽收眼底。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湖面上,醉月桥、明月桥下水光摇曳,湖水与恬淡的月光融为一体,岷江缓缓流向远方。一阵微风带着馥郁的桂香拂过,呼吸之间,心潮随月光在微波里起伏,恍若梦中东坡的守望。
东坡文化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印记。每逢节假日,东坡湖畔的水街,河灯、神树、画舫、桥廊,仿若瑶池天街,随着鼓乐声响,小河中薄雾渐起,佳人长歌起舞,乐师吹箫抚琴。水街两旁,茶馆酒肆罗列,人们在这里举杯醉月,仿佛梦回千年前的宋朝。
或许受苏东坡的影响,千百年来,眉山人好读书、善烹饪,积淀千年的人文气息和“东坡味道”代代相传。在这里,肥而不腻、酥香鲜嫩的东坡肘子是中秋晚宴的主菜,而东坡诗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龙眼酥更是中秋饭桌上的甜点。
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给了苏东坡最初的美食基因。“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文火炖猪肉,更是诠释了苏东坡的从容豁达。
入口皆美食,出口即文章。苏东坡一生留下了400多首与美食相关的诗词,人们在品尝美食时,总能吟出一两首东坡诗词,讲出一两个东坡故事。
东坡文化已经融入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历经千年风霜的眉州老城墙城门楼上,有一座苏东坡传说陈列馆,这是四川唯一集文物保护、非遗传习、博物馆展示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妙趣横生的东坡故事尤其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今年开播的《少年苏东坡传奇》,以动画的方式还原了北宋时期的眉州风貌,展现了少年苏东坡在眉州成长的可爱形象。对眉山学子来说,东坡文化就像一粒种子从小根植在心中。眉山市东坡小学的校训是“像东坡一样”,意为希望孩子们能传承苏东坡报国为民的人生追求和淡然坚韧的人生态度。
“东坡”是眉山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以苏东坡父子三人为代表的“老乡群”,装扮了“千载诗书城”风貌,也点缀了世界文化的历史篇章。东坡区正在全力打造“东坡醉月地 千载诗书城”,期待更多人来这里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
东坡文化的千年传承也让眉山人拥有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自信,这将是眉山这座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之后的又一张国家级城市名片。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东坡是名副其实的“月光诗人”,他的一生创作的三千多首诗词中,“月”出现了一千多次。
苏东坡的月亮,总是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友情、亲情和爱情,这也许就是苏东坡让他的政敌永远不明白的地方,即使流放到再偏远的地方,他仍然会欢快地活着。如果说,毛姆的“六便士”是金钱、世俗物质和残酷的现实,那“月亮”就是苏东坡的诗酒田园和远方。
有人说,读懂了苏东坡,就读懂了中秋。要想读懂中秋,不妨来苏东坡的故乡赏这轮明月吧。
,